(術語)應者應現。應眾生之機類而現身也。化者變化。應真佛緣而變化種種也。西域記七曰:「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靈應化為一老夫。」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觀五大之法,即:(一)觀地,作白色觀。(二)觀水,作綠色觀。(三)觀火,作黃赤色觀。(四)觀風,作黑色觀。(五)觀空,...亦名:與欲清淨 子題:欲應僧體清淨通假用、時集、非時集、欲而非淨即不足數、淨而不欲即是別眾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近住律儀】 p0819 雜集論八卷一頁云:依止何等補特伽羅,建立近住律儀?依止不能遠離惡行,及不遠離欲行。是...【定力】 p0807 集異門論七卷二頁云:定力云何?答: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具足住;廣說...(術語)觀佛三昧之異名。一心稱佛之名號曰口稱三昧。觀念淨土之依正二報,曰觀佛三昧,或定心三昧。觀佛之目,對於...【成所作事修】 p0666 無性釋七卷十頁云:成所作事修者:謂諸如來、到彼岸法,雖極圓滿;為饒益他本願力故;不...【所為取】 p0737 瑜伽八十九卷十一頁云:問:何所為取?答:為得諸欲,及為受用,故起初取。由貪利養,及以恭...亦名:戒經為上最 子題:律、眾律、四尊、緣起、辨相開遮、法聚 含注戒本·戒經序:「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術語)臨終最末之一句。即示悟最要之一句也。證道歌曰:一句瞭然超百億。禪林句集乾曰:一句定乾坤,一劍平天下。...又作修德性德、自性得人功得。依修習而得,稱為修得;無始以來自性本有,稱為性得。性習之二性、性淨方便淨之二種涅...(地名)Yugaṁdhara,山名。瑜幹馱羅之略。譯曰雙持。慧苑音義上曰:乾陀山,具雲瑜幹馱羅。言瑜乾者,此雲雙也,...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佛視眾生皆是佛,眾生視佛皆是眾生。佛視眾生皆是佛,故多方化導,種種折攝之,縱令絕無信心,亦不棄舍;曲垂方便,...
問: 請問法師,弟子剛剛皈依,應當如何理解三寶的功德,恭敬三寶呢? 宏海法師答: 學佛開啟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壯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輕,就得等來生來世。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人生;不管是少年、...
淨業行人的願往生心,乃濁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覺蓮華,潔淨希有。非大智大勇,難以具足如此願心。這種願心具化為厭離...
(第一講) 好,我們聞思講堂群三的各位蓮友們,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宋朝,開寶寺的釋惠溫,有一位侍奉他的童子,不知姓名,十四歲那年,有個看相的人叫健真,見到這個童子說:這個孩子...
【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
有一個老嫗,兒子幼時出家,現在她很老了,連討飯都走不動路。她獲悉兒子當了廟裡的方丈,好像這個廟還很有錢。她就...
應化
【佛學大辭典】
上篇:應土 | 下篇:應化身 |
【善思惟】 p1139 瑜伽八十四卷五頁云:善思惟者:如其正理而思惟故。 二解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二頁云:善思惟者:由...
五大觀
欲清淨
近住律儀
定力
定心三昧
成所作事修
所為取
一切眾律中戒經為上最
末後一句
修得性得
乾陀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悲華經
【大藏經】大寶積經
印光大師:佛視眾生皆是佛

修福從恭敬三寶開始

把握時間付出良能,發揮生命價值

淨宗願門的本質內涵

宏海法師:觀經四帖疏

造地藏菩薩像感應三則

地藏聖號念上三年,能得到什麼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