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觀欲界四諦之智,名為法智,觀上二界四諦之智,名為類智,以是為彼之同類故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子題:小事 行事鈔·師資相攝篇:「五分,二師亦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若於白衣前出鄙拙言,應令覺知,廣如第二十三...【具四功德方獲四種妙陀羅尼】 p0826 瑜伽四十五卷十六頁云:若諸菩薩,具四功德;方獲如是諸陀羅尼;非隨闕一...【廣大不寂靜苦】 p1324 雜集論六卷十頁云:云何廣大不寂靜苦?謂生欲界,未曾積集諸善根者。由欲界一切生趣苦具足...梵名 Mahoraga。又作摩睺羅伽、摩護羅誐、莫呼勒伽、摩休洛、摩伏勒。意譯作地龍、大蟒神、大蟒蛇、大胸行、大腹行...(術語)於所對之境記憶不忘也。唯識論三曰:云何為念?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法界次第曰:念者,內心存意之異名...【無漏見及無漏慧】 p1086 發智論七卷十三頁云:云何無漏見?答:除盡無生智,餘無漏慧。云何無漏智?答:除無漏忍...(一)(467~529)南朝僧。義興陽羨(江蘇宜興)人,俗姓周。七歲出家。十三歲開始研習佛學。三十歲,於妙音寺講法華...謂由作惡業所感之苦果。或謂由作善惡之業而感苦樂之果者,通稱為業;蓋依業而得之苦樂果,通稱為苦。淨心誡觀法卷上...(譬喻)庵羅之花。譬難實者。止觀五下曰:壞器易堆,庵華難實。...(譬喻)長於義學,以龍為譬。釋氏要覽中曰:陳高僧惠榮,講學縱橫,號義龍。...【毘缽舍那】 梵語 vipacyana,是『觀』之義;即以寂靜之慧,觀察六根、六塵內外諸法,使三昧成就而進趣菩提之修法...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
人的一生中,年少力壯只有一回;若想有再一次的年輕,就得等來生來世。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人生;不管是少年、...
淨業行人的願往生心,乃濁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覺蓮華,潔淨希有。非大智大勇,難以具足如此願心。這種願心具化為厭離...觀世音菩薩,無量劫來,成就大慈大悲法門,利益眾生,於生死苦海,為作船筏,於無明長夜為作明燈。恆觀眾生稱念聖號...
原文: 古德云:最勝兒,出家好。俗有恆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讚歎出家,而未明言出家之所以為利益也。豈...
很多人問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舉行開光儀式,如果缺少這一步,所供養的佛像是否就不靈了?其實不然,這是大...
有一個老嫗,兒子幼時出家,現在她很老了,連討飯都走不動路。她獲悉兒子當了廟裡的方丈,好像這個廟還很有錢。她就...恭喜!恭喜!恭喜長者您喜獲麟兒!哇!真是太不可思議了,居然天降七寶之雨,整個家中都充滿了無盡的寶物!是啊!是...問: 師父家人剩下的葷菜,怕浪費而吃掉,這樣算犯戒麼? 慧廣法師答: 佛教有一本經叫《不食肉經》,全名《一切智...
類智
【佛學大辭典】
上篇:願慧 | 下篇:難 |
(名數)株者株杭,謂貪瞋癡之三毒。三毒深入而不拔如株杭也。雜集論七曰:株杭有三:謂貪瞋癡。(中略)堅固難拔猶...
二師不得以小事留弟子住
具四功德方獲四種妙陀羅尼
廣大不寂靜苦
摩睺羅迦
念
無漏見及無漏慧
法雲
業苦
庵華
義龍
毘缽舍那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把握時間付出良能,發揮生命價值

淨宗願門的本質內涵
文珠法師: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功德

出家真正的利益在哪裡

家裡供奉的佛像一定要開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