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名)具名大乘大悲分陀利經,八卷,失譯人名。悲華經之異譯。分陀利為蓮華之名。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指舊時之醫師。即以舊醫比喻佛教成立以前之外道學說。為「客醫」之對稱。於佛教尚未成立之前,印度已有許多外道學說...(一)徹底通達、了解之意。灌頂經卷十二(大二一·五三三中):「雖知明經不及中義,不能分別曉了中事。」 (二)唐代...(人名)小乘外道二十論師之一。執那羅延天為萬物之生本者。【又】(物名)寶名。義楚六帖十九曰:般若論云:摩陀羅...亦名:雜法住持篇 羯磨疏·雜法住持篇:「雜法住持篇第十。……(一、行護流通)就前文五。(一、六念法)初明念法...摩羅,梵名 Malla,巴利名同。為佛陀時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又作末羅國、滿羅國、跋羅國、末牢國、末利國。意譯力士...【苦類智忍】 p0845 集論六卷二頁云:云何苦類智忍?謂苦法智無間,無漏慧生。於苦法智忍及苦法智,各別內證。...(一)梵語 vi?esa。別異之意。為「平等」之對稱。指個個之性類。入楞伽經卷七法身品(大一六·五五○中):「大慧!...亦名:自索食戒緣起 含注戒本·百眾學法:「佛在舍衛,居士設供,六群自為索食,如飢餓時。居士譏言,何有正法?受...梵名 Avguli-mālya 或 Avguli-mālīya,巴利名 Avguli-māla。佛陀弟子之一。又作央掘魔羅、鴦掘摩羅、央仇魔羅、...謂若道若聖行。於過去未來現在。苦能永斷。能棄舍。能變吐。能盡。能離染。能滅。能寂靜。能隱沒。此復是何謂八支聖...(術語)又云無教,新譯曰無表。戒體有二、一作戒,二無作戒,作戒者,謂受戒時如法動作身口意三業,可見聞之業體。...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有; 能滅無始億劫業, 令彼苦惱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妙心...
民國五十年(公元 1939年),餘患中風,左半身不遂,住空軍醫院治療,經六個月後,始能勉強行動,惟行動仍困難,勉...
流轉門、還滅門。 丙二、轉化生命 丁一、總說 什麼叫流轉門?它的生命的內心世界是: [觸]、作意、受、想、思。 觸...在混亂、緊張匆忙的時代裡,人的情緒時時刻刻都在浮動,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緒是非常重要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我...修苦行和往生沒有直接關係,但有間接關係,這是因為往生極樂世界不是靠苦行往生的,而是靠信願持名感通佛力往生的。...
接手書,所言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執則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當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報滿,亦只可任...
源流 佛教分顯密和教宗之別。宗指禪學,禪宗是以心傳心,見性成佛,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
【爾時。世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願深廣。即為法藏比丘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得其妙...
怎麼欣求極樂呢? 思惟依正莊嚴,成就內心的安樂;思惟諸善聚會,成就內心的清淨。對極樂世界的欣求,有兩個修觀的...
大悲分陀利經
【佛學大辭典】
上篇:大悲鎧胄門 | 下篇:大悲胎藏三昧 |
【實語】 p1271 集異門論十卷十一頁云:實語者:謂所說語、稱實,離非實;是名實語。 二解 集異門論十三卷五頁云:...
舊醫
曉了
摩陀羅
羯磨疏雜法住持篇第十
摩羅國
苦類智忍
差別
為己索食戒緣起
央掘摩羅
趣苦滅道聖諦
無作戒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用大悲水治癒重症糖尿病

怎樣才能把善根啟發起來
聖嚴法師《情緒從哪裡來》
大安法師:修苦行和往生沒有直接關係

決欲年內往生,此見不可執著

各宗要略——禪宗

至心精進,何願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