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色界無色界之四諦與欲界之四諦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依無明熏習所起識者,非凡夫能知,亦非二乘智慧所覺。謂依菩薩從初正信,發心觀察,若證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薩究...(雜名)野狐之精靈,變幻誑人者。傳燈錄十二(潭空章)曰:有尼欲開堂,師曰:尼女家不用開堂。尼曰:龍女八歲成佛...(雜語)Niyāma,譯曰決定。慧琳音義十九曰:尼夜摩位是菩薩不退轉位也。瑜伽略纂十三曰:尼夜摩可言決定。...【一間】 p0001 顯揚三卷十一頁云:三、一間。謂卽一來果,由善修聖道故;或生天上,卽於彼處定證寂滅。或生人...【無性】 指諸法無存在的實體。性者體之意。一切諸法因緣和合而生,因緣離散則滅,無有實體,故稱無性。此復有下列...(流派)一疏家,法礪之舊疏也。二鈔家,南山之行事鈔也。...【見處法】 p0639 品類足論六卷十一頁云:見處法云何?謂有漏法。...【邪行有二因緣】 p0673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三頁云:復次如是邪行,有二因緣。謂於三事,不正尋思;及彼前行諸不...(一)華嚴宗所說行境十佛之一。依心而成佛,故稱心佛。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五十二(大一○·二七五中):「自心念念常有...(1615~1702)明末清初曹洞宗僧。福建建安人,俗姓丁。號旅泊、非家叟,字為霖,法名道霈。永覺元賢之法嗣。十四歲...凡二十九卷或三十卷。全稱阿毗達磨俱舍論頌疏論本。又作俱舍論頌疏論本、俱舍頌疏、俱舍論頌疏、俱舍論頌釋。略稱頌...(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佛說法滅盡經 僧祐錄中失譯經人名今附宋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及諸菩薩。 無央數...地藏王菩薩以他大慈大悲的力量加被我們這一些人,我們現在雖然沒有完全相應,這個種子種下去了,還得一生一生地相續...佛教傳到中國以後,總共經歷了兩千年的時間,我們回顧中國佛教的歷史,我們可以發覺,印度的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在大...為了凝聚人心、攝受眾生、開發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種方法,指導人們正確處理各種人際關係,這四種方法被稱為四攝法。...參禪人,頓修戒、定、慧,即滅貪、嗔、癡,並不離參,而另去除貪等習。真道心人,身邊褂褲無換的,口中日食無餘的,...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無知無識者,群相稱讚其能盡孝也...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煩惱、證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頓悟,事須漸除。所以稱開悟的...在生活中修行 經常有信徒向我提問:我們應該怎樣把學佛、修行落在實處?我說:應該把學佛、修行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我常說: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沒有事。這是說,如果我們用佛法的觀念,向自己的內心觀照、思惟,就不會與煩惱相...
上下八諦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上士 | 下篇:上方 |
(菩薩)即無能勝菩薩。在胎藏界釋迦院釋尊之前,與其妃相對,而守護一門,密號曰勝妙金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