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義林章表無表章曰:「定道得緣者,經中說尸羅不清淨,定不現前。」又萬善同歸集曰:「經曰:尸羅不清淨定不現前。」謂戒行不清淨,心身不安穩,則禪定不成就也。天台之止觀四反之,而謂「尸羅清淨三昧現前。」又,唐高僧傳廿二曰:「釋真慧隋開皇十二年出家,受具大通寺諸禪師。禪師曰:尸羅不淨,三昧無由。」可知此二句為陳隋之間所盛唱者。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妙願智】 p0701 顯揚四卷五頁云:妙願智者:謂於三世及非世攝所知法中,無餘如實了知之所引攝無癡智見性,及...全一卷。唐代實叉難陀譯。又作百千印。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本經屬雜密經,內容包括根本陀羅尼、陀羅尼心咒、隨心...【心善解脫】 p0351 瑜伽八十五卷十九頁云:復次由三種相,當知心善解脫。謂於諸行、遍了知故;於彼相應諸煩惱斷,...(菩薩)如意輪觀音也。...阿難陀言。云何智者於緣起善巧?佛言。智者於十二支緣起順逆。如實知見。是緣起善巧。謂如實知見依此有彼有。此生故...南朝佛教,包括從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到陳後主禎明二年(588)中國南北分裂時期,在南方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不相違因】 唯識宗所立十因之一,指三界諸法中,能某一法之生、住、成、得等狀態不起障礙作用者,均為該法之不相...(經名)佛說阿羅漢具德經,一卷,宋法賢譯。是說百弟子之德及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德者。與增一阿含經之弟子比丘尼...【一切法等於虛空】 p0011 瑜伽七十三卷十一頁云:問:世尊依何密意,說一切法,等於虛空?答:亦依相無自性性...(術語)受傳法灌頂而為教示密法身之位也。是為密教之極果,與大日如來同位。亦曰傳教阿闍梨。亦曰傳燈阿闍梨。...(術語)稱真言教。是為依如來神變加持力而說之乘教,故曰神通乘。又乘於神通力,直到所至之處,故以譬真言乘之速疾...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說月光菩薩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諸漏已盡,神通明達。諸眾聖其名曰:尊者阿難,...久遠以前,有五位沙門在波羅奈國的深山中隱居修行。這座山地處偏僻,離城有四、五十里之遠,比丘們每天到城裡乞食,...
夫前之無始,後之無終。包太虛而無外,入微塵而無內。清淨光潔,湛寂常恆。無生無滅,離相離名。在有非有,居空不空...
真信佛法之人,見一切僧,尚行禮敬,況於最初對所皈依之人乎。若親身皈依,須磕數十頭,跪一點多鐘。即方便說,不升...
問:今發願但可雲當生,何名今生? 答:此亦二義:一約一期名今,現生髮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二約剎那名今,一念...
前面是把佛像給造出來。有些人他來到寺廟的時候,這個佛像已經有人造好了。他怎麼樣?他修供養,也是可以。你沒有因...
修行者的發心可謂千差萬別,每一個人的學佛目的不同,自然發心也就不同。就希求出離三界,了生脫死,成就佛道而言,...
一部大藏經中,到處闡明著因果律,不僅在三界六道中都遵循著因果律而隨業受報。直到成佛離不開因果。 因果律中,布...
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人類自古以來就敬天,遇事常祈求上天保佑。很多人經歷的事情多了,就會得到一個...
尸羅不清淨
【佛學大辭典】
上篇:尸羅清淨 | 下篇:尸羅波羅蜜 |
(地名)巴Vebhaliṅga,往昔迦葉佛時之村邑名。佛與阿難共行道,到此處而微笑。阿難問故。佛因說昔迦葉佛時,此村...
妙願智
百千印陀羅尼經
心善解脫
如意輪
智者於緣起善巧
南朝佛教
不相違因
阿羅漢具德經
一切法等於虛空
傳法阿闍梨位
神通乘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月光菩薩經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守攝諸根食知自節

若論幻身,則生同傀儡死作塵土

尊師重道方能獲法益

才發一念,池內便生蓮花一朵

以恭敬心供養佛像的功德

學佛信佛需具備哪幾種心

越施越富,這已經是佛門的常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