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往生特別容易,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難

我等念佛行人,應當考實今時淨土法門,與古時淨土法門,究竟是異耶,同耶。

若言是異,我等歷歲經年,從朝至暮,所稱佛號,皆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而與古時佛名,絲毫無別。

若言是同,云何古人生西,個個特別容易,不生則已,生則驚天動地。上輩往生,臨終佛來接引,天樂百千,幢幡無數,白鶴飛翔,異香滿室。人人可見,個個可聞。要去即去,去亦不須人助。坐脫立亡,任隨其意。下至普通行人,皆能預知時至,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見佛來迎(見佛色身),安詳而逝。逐一思之,令人可慕。

云何今人生西,十有七難。縱然得生,非常勉強,必須人助。考其臨終瑞相,許多上輩往生,不及古時中下。況中下輩,更不必言。歷觀古人往生,解脫自由,何止千萬,難以盡述。今則略舉數位,大家知之,方信其實。

昔有二位居士,平時以道相交,目為生死蓮友。約定往生之日,彼此通知,二人同去。後有一位,不告而行。還有一位,至翌日,方聞其子告曰,吾父昨日無病西歸去矣。居士聞之,當下則曰,這老漢,不告而行,吾只須片刻之功,可追及汝。隨即沐浴更衣,端坐念佛而化。

復有一位高僧,愈為希奇。去時自云,我歸西方去,欲帶一侍者,誰願同我去。眾皆無對。傍有一小孩答曰,我隨和尚去。和尚雲,汝去回家辭別母親。因他母親以為戲言,無有此事,乃隨口答應。不料小孩返寺,立刻念佛坐化。和尚摩其頂曰,小子何先我行耶。和尚亦隨時合掌,念佛而去。

又昔有懷西居士,臨終無病告曰,我歸西方去。家人云,待燒香湯沐浴去。答曰,我香湯沐浴久矣,竟談笑而去。

觀此五人,臨終全無業障所撓,解脫自由。

復有一位僧人誦經,遇見一雉,從外飛入,欲啄僧。隨即傍有一金甲神人,執杖逐曰,大師應當生西,豈可還汝命債。觀此可知真得念佛利益,而定業可免,況不定業乎。

云何今時行人,臨終多被業障所撓,心難作主,痛苦萬狀,莫能盡述。我等應當究其古人所得,得在何處。今人所失,失在何處。若不究其得失所在,表顯分明。有不識者,心不甘服。必謂佛無感應,法無靈驗。孤負行人,空勞無益。展轉相傳,誤人不淺。

以下分明辨別,大家可知。

所謂古人臨終,無有業縛,解脫自由者,皆因平時修持功夫得力也。無論修觀,持名,統能深入如來果海實相,安居如來三昧正定。既能深入如來果海實相,安居如來三昧正定。則平時所有一切塵勞業識境界,自然漸漸銷融,化為空寂。乃至滅盡,了無遺餘。唯有如來果海實相,普遍十方,充滿法界。是以古人,許多入此實相正定,精修妙觀。如執明鏡,自見面像。直至妙觀成就,親證如來果海實相。極樂勝境,於正定中,要見即見。隨時憶念,立即現前。一念現前,頓覺身在極樂境中。

昔日四祖法照大師,在廬山修觀,定中親到極樂。見佛傍有一僧,垢衣蒙頭。佛雲,此乃衡山承遠也。因是大師出定,親往衡山學之,一見肖然。非但修觀,即持名者,若已深入如來果海實相,安居如來三昧正定。復肯努力修持,斷惑親證,淨土勝境,現生亦可得見。如人入海,親見龍宮,復何疑哉。所謂古人臨終,善能解脫自由,要去即去,去亦不須人助者,皆已親證如來果海實相也。縱未親證,必已深得如來實相正定之力。以上所述,皆是古人所得耳。

云何是今人所失者。蓋今時行人,唯知有權,不知有實。縱有修持,但能權上用功,不能會權歸實,而即權即實,權實不二,權實一如。所得利益,亦屬淺鮮。無量劫來,業力強盛。譬若一杯之水,焉能滅車薪之火。復如沐浴,水少垢重,安得清淨。欲得清淨,必須全身坐入浴池,久久洗滌,方能盡除無餘。

我等念佛行人,亦復如是。欲得無量劫來,三業清淨,三障消除。而念佛之時,必須全身契入阿彌陀佛三昧海中,漸漸熏染,久久洗滌,方能令其業障淨盡無餘。

所謂今人所失者,失在平時修持功夫不得力也。何以故。平時念佛,妄不歸真,臨終正定,決難現前。因其平時妄念遷流,定水枯涸,雜見混亂,正智昏迷。雖有淨行,亦屬散漫,莫能統攝,會歸一心。縱有功德,終屬權小,所以臨終受用亦小。譬如水中之魚,全仗水力,方能活動自由。若得滿分之水,則有滿分之樂。若得多分之水,則有多分之樂。若得少分之水,即覺有苦無樂。若全不得水,則須臾不能活動,命亦去矣。

我等念佛行人,亦復如是。若能親證如來果海實相,如得滿分之水。若能深入如來果海實相,如得多分之水。若但專在權上用功,不能深入如來果海實相,如得少分之水。若全不念佛,則與如來三昧海水,全不相接,慧命斷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