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佛教把眾生分二類:一個叫覺悟的眾生,一個叫顛倒的眾生。覺悟的眾生我們叫做菩薩,顛倒的眾生我們叫眾生。一個菩薩跟眾生在面對生命的時候,他們二個的看法是不一樣的: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菩薩,他是活在未來,他是著眼在未來,所以他要的是他內在心地法門,他每一件事情,重視他心中所造的業力,他重視他的資糧。而眾生是活在現在,所以他把果報看得很重要,他為了追求現在的果報,可以犧牲未來去造惡業。你看這種人是這樣,他可以不管未來,他要的是現在快樂。
所以,菩薩跟眾生這二個心態不同,當然我們從心態也可以看得出來未來的結果不同,所以我們講生命的相貌你有二種選擇:
一、如果你心隨境轉,做一個生死凡夫,即成生死輪迴,無盡流轉果報。
二、如果你境隨心轉,做一個菩薩,即產生一種還滅之解脫。
我們的生命受了二種力量的影響:第一個,外境的影響;第二個,心靈的影響。前面講過,佛教是重視心靈力量的,所有的戒定慧都是從內心發出來的。
如果你放棄了心靈的力量,那你一生當中完全由外境來主導,你活在業力當中。所以,你這個人一出生,你的業就被算得準準的,你什麼時候怎麼樣,什麼時候怎麼樣,什麼時候死掉,清清楚楚的。標準的生死凡夫——心隨境轉,因為你完全沒有培養一種心靈的力量,你對未來沒有一個願望,沒有培養一個好的思想來對治自己,這種人叫做活在過去,頂多活在現在。
身為一個菩薩,他心靈培養一種美好的力量,去創造未來。
我們前面講過,我們今生是由很多的過去所累積成的,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其實很難擺脫過去的,真的是如此。我們內心當中很多是過去的等流習性,直到有一天,諸位知道你們生命真正變化是什麼時候嗎?對了!受戒的時候!
一個人產生最大方向改變的是受戒!你看你受戒的時候,你面對三寶的境界,發自內心地許下你心中的誓願:我從今以後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眾生。而這個願望的可貴,他是面對十法界的有情無情,也就是說不管什麼境界出現,不影響我斷惡,不影響我修善,不影響我度眾生。
你說一般人他也可以斷惡,也可以修善啊,但是一般人斷惡修善,那是靠外在的環境——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傷害我,我就傷害你。一般人斷惡修善是心隨境轉。
受戒人不是這樣,我不管外境怎麼樣地變化、別人怎麼樣地刺激我,我心中是斷惡、修善、度眾生,一點也沒有改變,由心靈的力量來引導你的生命,他不是用外境來引導,這個人的生命就開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