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謂不變之心體,即如來藏心自性清淨心也。台宗所立四教中別教以下,以心性立為真空,圓教立為心性具十界三千之法。圓覺經曰:「以淨覺心知覺心性。」起信論義記中本曰:「所謂心性不生不滅。」法華玄義四之三曰:「心性即是即空即假即中。」唯識論二曰:「眾生心性二分合成。」止觀大意曰:「不變隨緣故為心,隨緣不變故為性。」【又】心性二字,空宗與性宗等解說不同。惟禪宗則毫無區別。黃檗傳心法要曰:「心性不異,即性即心。心不異性,名之為祖。」 又云:「諸佛菩薩與一切蠢動含靈,同此大涅槃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南陽慧忠國師語錄曰:「未審心之與性為別不別,師曰:迷則別,悟則不別。曰:經云佛性是常,心是無常。今云不別,何也?師曰:汝但依語而不依義,譬如寒月,水結為冰。及至暖時,冰釋為水。眾生迷時,結性成心。眾生悟時,釋心成性。」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一)在安樂境地得六種思念。與六念同。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處。[摩訶止觀卷六之二](參閱...寺院之堂閣四棱或椽下柱上所蹲之鬼形,以頭部與兩掌作擎舉之勢者,稱為耐重。人天眼目卷一(大四八·三○五中):「...(術語)三學之一,觀達真理為慧,進習為學。斷惑證理,慧之作用也,為發此慧而進修,謂之慧學。對配於三藏,則為阿...(一)梵名 Pacavij?ati-sāhasrikā-prajāpāramitā。凡二十七卷(或三十卷、四十卷),計九十品。後秦鳩摩羅什譯...(譬喻)法能照物,故譬之以火炬。大集經五十六曰:法炬當散滅。...【四分家】 識體四分之說為被視為唯識正義。此外尚有『安難陳護,一二三四』之說。十大論師的安慧僅立自證分,稱為...(經名)一卷,唐不空譯。佛在摩伽陀國清淨園白蓮池側七寶如意樹王下,住於如意寶珠王三摩地,而說佛設利之神咒及修...【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見言見見言不見】 p0347 法蘊足論一卷十五頁云:何等名為不知言知?謂為耳識曾受曾了,名為已...(人名)Kumāralabdha,又作矩摩邏多,拘摩羅羅多,拘摩羅邏多,鳩摩羅陀,鳩摩羅馱。譯作童受、童首、豪童、童子...(名數)依惡業可往來之處有三所。名為三惡道。一、地獄道,成上品十惡業者趣之。二、餓鬼道,成中品十惡業者趣之。...又作北禪、北宗。為「南宗禪」之對稱。禪宗五祖弘忍之門下大通神秀,以弘法於北方,故稱北宗。五祖入寂後,神秀遷至...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原文】 此一念佛法門,如天普蓋,似地普擎,無有一人一法能出其外,不在其中者。總佛一代時教,三藏十二部,半滿...阿彌陀佛!各位大覺世間的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想跟大家說一說,我們供養佛像的緣起。現在你看我們的旅遊業非常發...求財之人,有六種事不當做:一是種種戲,就是賭博;二是非時行,就是不顧時節因緣去強求;三是飲酒放逸;四是親近惡...佛陀住世時,經常開示弟子修行要福慧雙修,才可有成就。如果只修福或只修慧,便偏離正道,不能福慧圓滿。 曾有師兄...普天之下,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都是為了一個利字。不論千乘之國,或者萬戶之侯,或者百室之君,他們都一個個唯恐...今日科學發達,經由研究證明植物性食品無毒且有益於健康,故多倡素食。孫中山先生為世界偉人,不僅是大革命家、思想...問: 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可佛家卻叫人修忍辱,為什麼要這樣? 法清法師答: 菩薩修行有六個法門,分別是布施、...【如觀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現,此則全體是妄,與佛與心,皆不相應,即伏魔胎。】 這個地方要注意了...
心性
【佛學大辭典】
上篇:心所 | 下篇:心法 |
香之形狀似瓜瓣,故稱瓣香。意即一片一炷之香。又作一瓣香、香一瓣。敕修百丈清規卷一(大四八·一一一五中):「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