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水喻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認人為兄喻 山羗偷官庫喻 嘆父德行喻 三重樓喻 婆羅門殺子喻 煮黑石蜜漿喻 說人喜瞋喻 殺商主祀天喻 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灌甘蔗喻 債半錢喻 就樓磨刀喻 乘船失釪喻 人說王縱暴喻 婦女欲更求子喻

(一)愚人食鹽喻

昔有愚人至於他家,主人與食嫌澹無味,主人聞已更為益鹽。既得鹽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緣有鹽故,少有尚爾況復多也?」愚人無智便空食鹽,食已口爽返為其患。譬彼外道聞節飲食可以得道,即便斷食或經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餓無益於道。如彼愚人,以鹽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復爾。

(二)愚人集牛乳喻

昔有愚人將會賓客,欲集牛乳以擬供設,而作是念:「我今若豫於日日中[穀-禾+牛]取牛乳,牛乳漸多卒無安處,或復酢敗。不如即就牛腹盛之,待臨會時當頓[穀-禾+牛]取。」作是念已,便捉牸牛母子,各系異處。卻後一月,爾乃設會迎置賓客,方牽牛來欲[(殼-一)/牛]取乳,而此牛乳即乾無有。時為眾賓或瞋或笑。愚人亦爾,欲修佈施,方言待我大有之時,然後頓施。未及聚頃,或為縣官水火盜賊之所侵奪,或卒命終不及時施,彼亦如是。

(三)以梨打頭破喻

昔有愚人頭上無毛,時有一人以梨打頭,乃至二三悉皆傷破,時此愚人默然忍受不知避去。傍人見已而語之言:「何不避去,乃住受打致使頭破?」愚人答言:「如彼人者憍慢恃力癡無智慧,見我頭上無有發毛謂為是石,以梨打我頭破乃爾。」傍人語言:「汝自愚癡,云何名彼以為癡也?汝若不癡,為他所打,乃至頭破不知逃避?」比丘亦爾,不能具修信戒聞慧,但整威儀以招利養,如彼愚人被他打頭不知避去,乃至傷破反謂他癡,此比丘者亦復如是。

(四)婦詐稱死喻

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婦無直信,後於中間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捨離己婿,於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後,汝可齎一死婦女尸安著屋中,語我夫言,雲我已死。」老母於後伺其夫主不在之時,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婦已死。」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卄/積]薪油燒取其骨,以囊盛之晝夜懷挾。婦於後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謂為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

(五)渴見水喻

過去有人,癡無智慧,極渴須水,見熱時炎謂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頭河,既至河所對視不飲。傍人語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飲?」愚人答言:「君可飲盡,我當飲之,此水極多俱不可盡,是故不飲。」爾時眾人聞其此語,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將來無得道分、流轉生死,若彼愚人見水不飲為時所笑,亦復如是。

(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昔有愚人養育七子,一子先死。時此愚人見子既死,便欲停置於其家中,自欲棄去。傍人見已而語之言:「生死道異,當速莊嚴致於遠處而殯葬之,云何得留自欲棄去?」爾時愚人聞此語已即自思念:「若不得留要當葬者,須更殺一子停擔兩頭乃可勝致。」於是便更殺其一子,而擔負之遠葬林野。時人見之,深生嗤笑怪未曾有。譬如比丘私犯一戒,情憚改悔,默然覆藏自說清淨,或有知者即語之言:「出家之人守持禁戒如護明珠不使缺落,汝今云何違犯所受欲不懺悔?」犯戒者言:「苟須懺者,更就犯之然後當出。」遂便破戒多作不善,爾乃頓出。如彼愚人一子既死又殺一子,今此比丘亦復如是。

(七)認人為兄喻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復多錢財,舉世人聞無不稱嘆。時有愚人見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爾者,彼有錢財須者則用之,是故為兄;見其還債,言非我兄。傍人語言:「汝是愚人!云何須財名他為兄?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愚人答言:「我以欲得彼之錢財認之為兄,實非是兄,若其債時則稱非兄。」人聞此語無不笑之。猶彼外道,聞佛善語貪竊而用以為己有,乃至傍人教使修行不肯修行,而作是言:「為利養故,取彼佛語化道眾生,而無實事,云何修行?」猶向愚人為得財故言是我兄,及其債時復言非兄,此亦如是。

(八)山羗偷官庫喻

過去之世有一山羗,偷王庫物而遠逃走。爾時國王遣人四出推尋捕得,將至王邊。王即責其所得衣處,山羗答言:「我衣乃是祖父之物。」王遣著衣,實非山羗本所有故,不知著之,應在手者著於腳上,應在腰者返著頭上。王見賊已,集諸臣等共詳此事,而語之言:「若是汝之祖父已來所有衣者,應當解著,云何顛倒用上為下?以不解故,定知汝衣必是偷得,非汝舊物。」藉以為譬,王者如佛,寶藏如法,愚癡羗者猶如外道,竊聽佛法著已法中以為自有,然不解故,佈置佛法迷亂上下,不知法相。如彼山羗得王寶衣,不識次第顛倒而著,亦復如是。

(九)嘆父德行喻

昔時有人於眾人中,嘆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不害不盜,直作實語兼行佈施。」時有愚人聞其此語便作是念言:「我父德行復過汝父。」諸人問言:「有何德行請道其事?」愚人答曰:「我父小來斷絕淫欲初無染污。」眾人語言:「若斷淫欲,云何生汝?」深為時人之所怪笑。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讚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如彼愚者,意好嘆父言成過失,此亦如是。

(一〇)三重樓喻

往昔之世,有富愚人癡無所知,到餘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敞踈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於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捨不?」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語言:「今可為我造樓如彼。」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作樓。愚人見其壘墼作捨,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為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重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為我作最上者。」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此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欲求道果,而作是言:「我今不用餘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羅漢果。」亦為時人之所嗤笑,如彼愚者等無有異。

(一一)婆羅門殺子喻

昔有婆羅門自謂多知,於諸星術種種技藝無不明達,恃己如此,欲顯其德,遂至他國,抱兒而哭。有人問婆羅門言:「汝何故哭?」婆羅門言:「今此小兒七日當死,愍其夭傷以是哭耳。」時人語言:「人命難知,計算喜錯,設七日頭或能不死,何為豫哭?」婆羅門言:「日月可闇星宿可落,我之所記終無違失。」為名利故,至七日頭自殺其子以證己說。時諸世人卻後七日聞其兒死,咸皆嘆言:「真是智者,所言不錯。」心生信服悉來致敬。猶如佛之四輩弟子為利養故自稱得道,有愚人法殺善男子詐現慈德,故使將來受苦無窮,如婆羅門為驗己言殺子惑世。

(一二)煮黑石蜜漿喻

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來至其家。時此愚人便作是念:「我今當取黑石蜜漿與此富人。」即著少水用置火中。即於火上以扇扇之望得使冷。傍人語言:「下不止火,扇之不已云何得冷?」爾時人眾悉皆嗤笑。其猶外道不滅煩惱熾然之火,少作苦行臥蕀刺上,五熱炙身而望清涼寂靜之道,終無是處,徒為智者之所怪笑,受苦現在殃流來劫。

(一三)說人喜瞋喻

過去有人,共多人眾坐於屋中,嘆一外人德行極好,唯有二過:一者喜瞋,二者作事倉卒。爾時此人過在門外,聞作是語便生瞋恚,即入其屋擒彼道己愚惡之人,以手打撲。傍人問言:「何故打也?」其人答言:「我曾何時喜瞋、倉卒?而此人者道:『我順喜瞋恚,作事倉卒。』是故打之。」傍人語言:「汝今喜瞋倉卒之相即時現驗,云何諱之?」人說過惡而起怨責,深為眾人怪其愚惑。譬如世間飲酒之夫,躭荒沉酒作諸放逸,見人呵責返生尤疾,苦引證作用自明白,若此愚人諱聞己過,見他道說返欲打撲之。

(一四)殺商主祀天喻

昔有賈客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須導師然後可去,即共求覓得一導師,既得之已相將發引至曠野中。有一天祠當須人祀然後得過,於是眾賈共思量言:「我等伴黨盡是親親如何可殺?唯此導師中用祀天。」即殺導師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窮困死盡。一切世人亦復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寶,當修善法行以為導師。毀破善行,生死曠路永無出期,經歷三塗受苦長遠,如彼商賈,將入大海,殺其導者,迷失津濟,終致困死。

(一五)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昔有國王產生一女,喚醫語言:「為我與藥立使長大。」醫師答言:「我與良藥能使即大,但今卒無,方需求索。比得藥頃,王要莫看,待與藥已然後示王。」於是即便遠方取藥經十二年,得藥來還與女令服,將示於王,王見歡喜即自念言:「實是良醫,與我女藥能令卒長。」便勅左右賜以珍寶。時諸人等笑王無智,不曉籌量生來年月,見其長大,謂是藥力。世人亦爾,詣善知識而啟之言:「我欲求道願見教授,使我立得。」善知識師以方便故,教令坐禪觀十二緣起,漸積眾德獲阿羅漢,倍踴躍歡喜而作是言:「快哉大師!速能令我證最妙法。」

(一六)灌甘蔗喻

昔有二人共種甘蔗,而作誓言:「種好者賞,其不好者當重罰之。」時二人中,一者念言:「甘蔗極甜,若壓取汁還灌甘蔗樹,甘美必甚,得勝於彼。」即壓甘蔗取汁用溉,冀望滋味返敗種子,所有甘蔗一切都失。世人亦爾,欲求善福,恃己豪貴專形俠勢,迫脅下民陵奪財物,用作福本期善果,不知將來反獲其患殃,如壓甘蔗彼此都失。

(一七)債半錢喻

往有商人貸他半錢久不得償,即便往債。前有大河,僱他兩錢然後得渡,到彼往債竟不得見,來還渡河復僱兩錢。為半錢債而失四錢,兼有道路疲勞乏睏,所債甚少所失極多,果被眾人之所怪笑。世人亦爾,要少名利致毀大行,苟容己身不顧禮義,現受惡名後得苦報。

(一八)就樓磨刀喻

昔有一人,貧窮困苦為王作事,日月經久身體羸瘦。王見憐愍,賜一死駝。貧人得已即便剝皮,嫌刀鈍故求石欲磨,乃於樓上得一磨石,磨刀令利來下而剝。如是數數往來磨刀,後轉勞苦憚不能數上,懸駝上樓就石磨刀,深為眾人之所嗤笑。猶如愚人毀破禁戒,多取錢財以用修福望得生天,如懸駝上樓磨刀,用功甚多所得甚少。

(一九)乘船失釪喻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銀釪墮於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畫水作記,捨之而去後當取之。」行經二月到師子諸國,見一河水,便入其中覓本失釪。諸人問言:「欲何所作?」答言:「我先失釪今欲覓取。」問言:「於何處失?」答言:「初入海失。」又復問言:「失經幾時?」言:「失來二月。」問言:「失來二月,云何此覓?」答言:「我失釪時畫水作記,本所畫水與此無異,是故覓之。」又復問言:「水雖不別,汝昔失時乃在於彼,今在此覓何由可得?」爾時眾人無不大笑。亦如外道不修正行,相似善中橫計苦困,以求解脫,猶如愚人失釪於彼而於此覓。

(二〇)人說王縱暴喻

昔有一人說王過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無理。」王聞是語即大瞋恚,竟不究悉誰作此語,信傍佞人捉一賢臣,仰使剝嵴取百兩肉。有人證明此無是語,王心便悔,索千兩肉用為補嵴,夜中呻喚甚大苦惱。王聞其聲,問言:「何以苦惱?取汝百兩,十倍與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惱?」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頭,雖得千頭不免子死,雖十倍得肉,不免苦痛。」愚人亦爾,不畏後世貪渴現樂,苦切眾生,調發百姓多得財物,望得滅罪而得福報。譬如彼王割人之嵴取人之肉,以餘肉補望使不痛,無有是處。

(二一)婦女欲更求子喻

往昔世時有婦女人,始有一子更欲求子,問餘婦女:「誰有能使我重有子?」有一老母語此婦言:「我能使爾求子可得,當須祀天。」問老母言:「祀須何物?」老母語言:「殺汝之子取血祀天,必得多子。」時此婦女便隨彼語欲殺其子。傍有智人嗤笑罵詈:「愚癡無智乃至如此。未生子者竟可得不?而殺現子。」愚人亦爾,為未生樂自投火坑,種種害身為得生天。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城,在鵲封竹園,與諸大比丘菩薩摩訶薩及諸八部三萬六千人俱。是時會中有異學梵志五百人俱,從座而起白佛言:「吾聞佛道洪深,無能及者,故來歸問,唯願說之。」佛言:「甚善。」問曰:「天下為有為無?」答曰:「亦有亦無。」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無?如今無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無,故說或有或無。」問曰:「人從何生?」答曰:「人從穀而生。」問曰:「五穀從何而生?」答曰:「五穀從四大火風而生。」問曰:「四大火風從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風從空而生。」問曰:「空從何生?」答曰:「從無所有生。」問曰:「無所有從何而生?」答曰:「從自然生。」問曰:「自然從何而生?」答曰:「從泥洹而生。」問曰:「泥洹從何而生?」佛言:「汝今問事何以爾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問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樂?」佛言:「我今問汝,天下眾生為苦為樂?」答曰:「眾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見眾生死時苦痛難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見十方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樂。」五百梵志心開意解,求受五戒,悟須陀洹果,復坐如故。佛言:「汝等善聽!今為汝廣說眾喻。」

百喻經卷第二

入海取沉水喻 賊盜錦繡用裹氀褐喻 種熬胡麻子喻 水火喻 人効王眼瞤喻 治鞭瘡喻 為婦貿鼻喻 貧人燒麤褐衣喻 牧羊人喻 僱借瓦師喻 估客偷金喻 斫樹取果喻 送美水喻 寶篋鏡喻 破五通仙眼喻 殺群牛喻 飲木筩水喻 見他人塗捨喻 治禿喻 毘舍闍鬼喻

(二二)入海取沉水喻

昔有長者子,入海取沉水積有年載,方得一車持來歸家。詣市賣之,以其貴故卒無買者,經歷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厭以為苦惱,見人賣炭時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燒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燒為炭。詣市賣之,不得半車炭之價直。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無量方便勤行精進仰求佛果,以其難得便生退心,不如發心求聲聞果,速斷生死作阿羅漢。

(二三)賊偷錦繡用裹氀褐喻

昔有賊人入富家舍偷得錦繡,即持用裹故弊氀褐種種財物,為智人所笑。世間愚人亦復如是,既有信心入佛法中,修行善法及諸功德,以貪利故破於清淨戒及諸功德,為世所笑亦復如是。

(二四)種熬胡麻子喻

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為不美,熬而食之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種之,後得美者。」便熬而種,永無生理。世人亦爾,以菩薩曠劫修行,因難行苦行以為不樂,便作念言:「不如作阿羅漢,速斷生死,其功甚易。」後欲求佛果終不可得,如彼燋種無復生理,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二五)水火喻

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澡灌盛水置於火上,後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復熱,火及冷水二事俱失。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入佛法中出家求道,既得出家還復念其妻子眷屬、世間之事五欲之樂。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復如是。

(二六)人効王眼瞤喻

昔有一人,欲得王意,問餘人言:「云何得之?」有人語言:「若欲得王意者,王之形相汝當効之。」此人即便後至王所,見王眼瞤便効王瞤。王問之言:「汝為病耶?為著風耶?何以眼瞤?」其人答王:「我不病眼,亦不著風,欲得王意,見王眼瞤故効王也。」王聞是語即大瞋恚,即便使人種種加害擯令出國。世人亦爾,於佛法王欲得親近,求其善法以自增長。既得親近,不解如來法王為眾生故,種種方便現其闕短,或聞其法見有字句不正,便生譏毀,効其不是。由是之故,於佛法中永失其善墮於三惡,如彼効王,亦復如是。

(二七)治鞭瘡喻

昔有一人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馬屎拊之欲令速差。有愚人見之心生歡喜,便作是言:「我決得是治瘡方法。」即便歸家語其兒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試之。」兒為鞭背,以馬屎拊之以為善巧。世人亦爾,聞有人言修不淨觀,即得除去五陰身瘡,便作是言:「我欲觀於女色及以五欲。」未見不淨,返為女色之所惑亂,流轉生死墮於地獄,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二八)為婦貿鼻喻

昔有一人,其婦端正唯有鼻丑,其人出外見他婦女面貌端正其鼻甚好,便作念言:「我今寧可截取其鼻著我婦面上,不亦好乎?」即截他婦鼻持來歸家,急喚其婦:「汝速出來與汝好鼻。」其婦出來即割其鼻,尋以他鼻著婦面上,既不相著復失其鼻,唐使其婦受大苦痛。世間愚人亦復如是,聞他宿舊沙門婆羅門有大名德,而為世人之所恭敬得大利養,便作是念言:「我今與彼便為不異。」虛自假稱,妄言有德,既失其利,復傷其行。如截他鼻徒自傷損,世間愚人亦復如是。

(二九)貧人燒麤褐衣喻

昔有一人貧窮睏乏,與他客作,得麤褐衣而被著之。有人見之而語之言:「汝種姓端正貴人之子,云何著此麤弊衣褐?我今教汝,當使汝得上妙衣服,當隨我語終不欺汝。」貧人歡喜敬從其言,其人即便在前然火,語貧人言:「今可脫此麤褐衣著於火中,於此燒處,當使汝得上妙欽服。」貧人即便脫著火中,既燒之後,於此火處求覓欽服都無所得。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從過去身修諸善法得此人身,應當保護進德修業,乃為外道邪惡妖女之所欺誑:「汝今當信我語修諸苦行,投岩赴火捨是身已,當生梵天長受快樂。」便用其語即捨身命,身死之後墮於地獄備受諸苦,既失人身空無所獲,如彼貧人亦復如是。

(三〇)牧羊人喻

昔有一人,巧於牧羊,其羊滋多乃有千萬,極大慳貪不肯外用。時有一人善於巧詐,便作方便往共親友,而語之言:「我今共汝極成親愛,便為一體更無有異。我知彼家有一好女,當為汝求可用為婦。」牧羊之人聞之歡喜,便大與羊及諸財物。其人復言:「汝婦今日已生一子。」牧羊之人未見於婦,聞其已生心大歡喜,重與彼物。其人後復而語之言:「汝兒生已今死矣。」牧羊之人聞此人語,便大啼泣歔欷不已。世間之人亦復如是,既修多聞,為其名利秘惜其法,不肯為人教化演說,為此漏身之所誑惑妄期世樂。如己妻息為其所欺,喪失善法,後失身命並及財物,便大悲泣生其憂苦,如彼牧羊之人亦復如是。

(三一)僱借瓦師喻

昔有婆羅門師欲作大會,語弟子言:「我須瓦器以供會用,汝可為我僱借瓦師詣市覓之。」時彼弟子往瓦師家。時有一人,驢負瓦器至市欲賣,須臾之間驢盡破之,還來家中啼哭懊惱,弟子見已而問之言:「何以悲嘆懊惱如是?」其人答言:「我為方便勤苦積年始得成器,詣市欲賣,此弊惡驢,須臾之頃盡破我器,是故懊惱。」爾時弟子見聞是已歡喜而言:「此驢乃是佳物,久時所作須臾能破,我今當買此驢。」瓦師歡喜即便賣與。乘來歸家,師問之言:「汝何以不得瓦師將來,用是驢為?」弟子答言:「此驢勝於瓦師,瓦師久時所作瓦器,少時能破。」時師語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此驢今者適可能破,假使百年不能成一。」世間之人亦復如是,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常為損害終不為益,背恩之人亦復如是。

(三二)估客偷金喻

昔有二估客,共行商賈,一賣真金,其第二者賣兜羅綿。有他買真金者燒而試之,第二估客即便偷他被燒之金,用兜羅綿裹,時金熱故燒綿都盡,情事既露二事俱失。如彼外道偷取佛法著己法中,妄稱己有非是佛法,由是之故燒滅外典不行於世,如彼偷金事情都現,亦復如是。

(三三)斫樹取果喻

昔有國王,有一好樹高廣極大,當生勝果香而甜美。時有一人來至王所,王語之言:「此之樹上將生美果,汝能食不?」即答王言:「此樹高廣,雖欲食之何由能得?」即便斷樹望得其果,既無所獲徒自勞苦,後還欲竪,樹已枯死都無生理。世間之人亦復如是,如來法王有持戒樹能生勝果,心生願樂欲得果食,應當持戒修諸功德,不解方便,返毀其禁,如彼伐樹,復欲還活都不可得,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三四)送美水喻

昔有一聚落,去王城五由旬,村中有好美水。王勅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村人疲苦,悉欲移避遠此村去。時彼村主語諸人言:「汝等莫去!我當為汝白王,改五由旬作三由旬,使汝得近往來不疲。」即往白王,王為改之作三由旬,眾人聞已便大歡喜。有人語言:「此故是本五由旬,更無有異。」雖聞此言,信王語故終不肯捨。世間之人亦復如是,修行正法度於五道向涅槃城,心生厭惓,便欲捨離,頓駕生死不能復進。如來法王有大方便,於一乘法分別說三,小乘之人聞之歡喜以為易行,修善進德求度生死,後聞人說無有三乘,故是一道。以信佛語終不肯捨,如彼村人亦復如是。

(三五)寶篋鏡喻

昔有一人,貧窮睏乏,多負人債無以可償,即便逃避至空曠處。值篋,滿中珍寶,有一明鏡著珍寶上以蓋覆之。貧人見已,心大歡喜,即便發之,見鏡中人便生驚怖,叉手語言:「我謂空篋都無所有,不知有君在此篋中,莫見瞋也。」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無量煩惱之所窮困,而為生死魔王債主之所纏著,欲避生死入佛法中,修行善法作諸功德。如值寶篋,為身見鏡之所惑亂,妄見有我,即便封著,謂是真實,於是墮落失諸功德,禪定道品無漏諸善三乘道果一切都失。如彼愚人棄於寶篋,著我見者亦復如是。

(三六)破五通仙眼喻

昔有一人,入山學道得五通仙,天眼徹視,能見地中一切伏藏種種珍寶。國王聞之,心大歡喜便語臣言:「云何得使此人常在我國不餘處去?使我藏中得多珍寶。」有一愚臣輒便往至,挑仙人雙眼持來白王:「臣以挑眼,更不得去,常住是國。」王語臣言:「所以貪得仙人住者,能見地中一切伏藏,汝今毀眼,何所復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見他頭陀苦行山林曠野塚間樹下,修四意止及不淨觀,便強將來於其家中,種種供養,毀他善法,使道果不成,喪其道眼,已失其利空無所獲,如彼愚臣唐毀他目也。

(三七)殺群牛喻

昔有一人,有二百五十頭牛,常驅逐水草隨時餧食。時有一虎噉食一牛,爾時牛主即作念言:「已失一牛俱不全足,用是牛為?」即便驅至深坑高岸,排著坑底盡皆殺之。凡夫愚人亦復如是,受持如來具足之戒,若犯一戒,不生慚愧清淨懺悔,便作念言:「我已破一戒,既不具足,何用持為?」一切都破無一在者,如彼愚人盡殺群牛無一在者。

(三八)飲木筩水喻

昔有一人,行來渴乏,見木筩中有清淨流水,就而飲之,飲水已足即便舉手語木筩言:「我已飲竟,水莫復來。」雖作是語水流如故,便瞋恚言:「我已飲竟,語汝莫來,何以故來?」有人見之言:「汝大愚癡無有智慧!汝何以不去,語言莫來?」即為挽卻牽餘處去。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死渴愛,飲五欲鹹水,既為五欲之所疲厭,如彼飲足,便作是言:「汝色聲香味莫復更來使我見也。」然此五欲相續不斷,既見之已便復瞋恚:「語汝速滅莫復更生,何以故來使我見之?」時有智人而語之言:「汝欲得離者,當攝汝六情閉其心意,妄想不生便得解脫。何必不見、欲使不生?」如彼飲水愚人等無有異。

(三九)見他人塗捨喻

昔有一人往至他捨,見他屋舍牆壁塗治,其地平正清淨甚好,便問之言:「用何和塗得如是好?」主人答言:「用稻穀[麩-夫+弋]水浸令熟,和泥塗壁故得如是。」愚人即便而作念言:「若純以稻[麩-夫+弋]不如合稻而用作之,壁可白淨泥始平好。」便用稻穀和泥用塗其壁望得平正,返更高下,壁都劈裂。虛棄稻穀都無利益,不如惠施可得功德。凡夫之人亦復如是,聞聖人說法修行諸善,捨此身已可得生天及以解脫,便自殺身望得生天及以解脫,徒自虛喪空無所獲,如彼愚人。

(四〇)治禿喻

昔有一人頭上無毛,冬則大寒夏則患熱,兼為蚊虻之所唼食,晝夜受惱,甚以為苦。有一醫師多諸方術,時彼禿人往至其所,語其醫言:「唯願大師為我治之。」時彼醫師亦復頭禿,即便脫帽示之而語之言:「我亦患之以為痛苦,若令我治能得差者,應先自治以除其患。」世間之人亦復如是,為生老病死之所侵惱,欲求長生不死之處,聞有沙門婆羅門等世之良醫善療眾患,便往其所而語之言:「唯願為我除此無常生死之患,常處安樂長存不變。」時婆羅門等即便報言:「我亦患此無常生老病死,種種求覓長存之處終不能得。今我若能使汝得者,我亦應先自得,令汝亦得。」如彼患禿之人,徒自疲勞不能得差。

(四一)毘舍闍鬼喻

昔有二毘舍闍鬼,共有一篋一杖一屐,二鬼共諍各各欲得,二鬼紛紜竟日不能使平。時有一人來見之已而問之言:「此篋杖屐有何奇異?汝等共諍瞋忿乃爾。」二鬼答言:「我此篋者,能出一切衣服飲食床褥臥具資生之物,盡從中出。執此杖者,怨敵歸服無敢與諍。著此屐者,能令人飛行無罣礙。」此人聞已即語鬼言:「汝等小遠,我當為爾平等分之。」鬼聞其語,尋即遠避。此人即時抱篋捉杖躡屐而飛,二鬼愕然竟無所得。人語鬼言:「爾等所諍我已得去,今使爾等更無所諍。」毘舍闍者喻於眾魔及以外道。佈施如篋,人天五道資用之具皆從中出。禪定如杖,消伏魔怨煩惱之賊。持戒如屐,必昇人天。諸魔外道諍篋者,喻於有漏中強求果報,空無所得。若能修行善行及以佈施持戒禪定,便得離苦獲得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