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名)半開而將滿開之蓮華也。秘密念佛抄曰:「觀音手執未敷蓮,作開敷勢,即此表示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經名)Mahāvaipulyabuddha-gaṇḍavyūha-sūtra,譯曰大方廣覺者雜華嚴飾經。即華嚴經之具名也。華嚴玄談九曰:...(譬喻)菩薩之願事深廣,譬如海也。江總詩曰:未泛慈舟遠,徒令願海深。八十華嚴經六曰:顯示一切大願海。萬善同歸...隨信行補特伽羅者,謂資糧已具性是鈍根,隨順他教修諦現觀。...三身是法身、報身、應身,三德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以上兩者互相配對,則法身是法身之德,報身是般若之德,應...【結生相續略有七種】 p1176 瑜伽五十九卷十一頁云:復次結生相續、略有七種。一、纏及隨眠,結生相續。謂諸異生。...中尊是彌勒佛,左是法花林菩薩,右是大妙相菩薩。...與禪版同。坐禪時所倚之道具,厚約一公分,長五十七公分餘,寬十二公分餘,上下穿小圓孔,用時束定於繩床之橫繩。[...(一)指戒。戒以心為本,恰如世間之以大地為基,故稱戒為「心地」,乃梵網經中之語。 (二)指菩薩之十信、十住、十行...(雜語)小乘之聖者,迴心於大乘後,至入初僧祇之位,其間所費之修行時間也。...【煩惱不淨】 p1192 瑜伽二十六卷二十頁云:云何名為煩惱不淨?謂三界中所有一切結、縛、隨眠、隨煩惱、纏,一切名...(雜名)除轉輪王外,餘悉為小王,所謂粟散王是也。法華經普門品曰: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玄堂,正覺之實稱,眾經之淵鏡,萬流之宗極。其為體也,妙存有...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
大家要注意!業果已成熟,業報一現前時,就沒有辦法免苦了;好像一個人已被冤家捉到,那就很不易脫離。在未捉到以前...玄奘大師幼年時就聰慧好學,而且家學淵源,少年出家後更是勤奮用功,十三歲就能登座於大眾前覆講經論。在博覽各家宗...
問: 有人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靠著阿彌陀佛的信心,這個本願,第十八願的十念往生所攝。 (法師答:這個日本宗很...
因智慧能斷疑故。 這智慧不是說我們高考能考一個很好的分數,記憶力很強,這個反應很快等等,這都是世智辯聰,只是...
作為三寶弟子,學佛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寶,但從形式上的皈依到內心真正的皈依,我卻走了很久很久。直到這次到柏林寺...許多年前,有個求道的年輕人,為了獲悉人生的道理,不辭辛勞,長年累月,跋山涉水到各地探訪有道之士,尋求答案。時...
答案只有四個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說用慈悲、用智慧來處理我們的人際關係。 我們對人多一份關懷,便是多一份...
第一要看破世間一切境界,不隨妄緣所轉。 第二要為生死大事,決定鐵石心腸,不被妄想攀緣以奪其志。 第三要將從前夙...
未敷蓮華
【佛學大辭典】
上篇:未離欲 | 下篇:未顯真實 |
(譬喻)台依華嚴經所立,喻顯彼宗所立之五時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後,最初說華嚴經,化頓大之...
摩訶毗佛略勃陀健拏驃訶修多羅
願海
隨信行補特伽羅
三身三德
結生相續略有七種
彌勒三尊
倚版
心地
八六四二萬十千劫
煩惱不淨
小王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藏經】大般涅槃經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破戒人臨終時想念佛卻念不出
玄奘大師

關於日本的本願法門

智慧與禪定者易生淨土

入寺方知三寶恩
心靈的漏洞

如何使人際關係不複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