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自利利他之反也。般舟讚曰:「縱此貪瞋火自損損他。」群疑論二曰:「毀其正見自損損他。」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Jizang 隋唐僧人,中國佛教三論宗創立者。因祖籍安息,故亦稱胡吉藏。生於建康(今江蘇南京)。俗姓安。7歲隨父...一個九品往生的教法。一九即指彌陀所立之九品往生。...(名數)地水火風也。依俱舍論言,此四大有假實二種,其實者,稱為四界或四大界,假者,單雲四大。實之四大,一地大...(名數)有食肉十過,飲灑十過。...(一)(1086~1153)南宋僧。溫州樂清人,俗姓彭。字元常。賜號「圓辯」。十八歲,受具足戒。初學律儀,不久入法明寺...【無顛倒善解脫心】 p1085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頁云:已具獲得能對治彼諸聖道故;名無顛倒善解脫心。...(術語)以宿業盡為齊限而入滅之佛身也。對於齊緣身而言,即天台所談小乘三藏教之佛身也。蓋三藏教之教意,一切萬法...(術語)攝有為之事相,歸於真如之實性也。述記一本曰:攝相歸性,皆如為體。故經說言,一切法亦如也,至於彌勒亦如...外在的行為沒有過失,內在的心境沒有煩惱,叫做清淨。...(名數)使種子薰習者,必具備下之四義。所謂四義者:一有生滅,為生滅之法,以有生滅,有轉變,始有作用也。二有勝...【五事各有何相】 p0276 瑜伽七十二卷八頁云:問:相、有何相?答:分別所行相。問:名、有何相?答:言說所依相。...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
我們每天要吃飯,就不能像世間人那樣,我們在這個上面也要隨順佛法的淨化因緣。我們不但不殺生,而且要不貪食酒肉。...1、黃豆漿 用料:黃豆85克,水1200毫升(容量可根據個人需要隨意增減),糖適量。 功效:補虛、清熱化痰、通淋、利大...中國漢傳佛教寺院在長期的放生法會中形成了獨特的《放生儀規》。一般說來,按現行《放生儀規》,放生全過程可分為灑...老和尚帶著小沙彌出門行腳,無論行走在廣闊無邊的叢林,或翻山越嶺,老和尚都逍遙地走在前面,小沙彌背著行李緊跟在...
1.生平 法照大師(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蹟多不詳。有一說雲,大師是南梁人,初由東吳來廬山,慕遠公之芳蹤,結...
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剛出家,還是修行的老參。你看這個人個性剛強、內...
如果我們能在內心真切地生起對三寶的淨信,當這個淨信的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就會對自己的生命發生一個新...
在佛陀的教導中,我們了解身心是無法分割的。身即是心,心即是身,身心相互連結,兩者無法分開,因此,憤怒不僅僅只...
自損損他
【佛學大辭典】
上篇:自業自得 | 下篇:自誓受戒 |
唐代于闐國人。又稱戒法。精通華胡語。唐貞元年中(785~?),受節度使楊襲古之請,於北庭(新疆孚遠)龍興寺譯出...
吉藏(549~623)
一九之教
四大
十過
道琛
無顛倒善解脫心
齊業身
歸性
清淨
能薰四義
五事各有何相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佛法點滴之生活篇
6種養顏補虛的豆漿
放生的三個程序
小沙彌與老和尚

淨宗四祖-法照大師

阿彌陀佛的光明特別殊勝

怎樣修習發菩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