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祖荊溪尊者湛然。姓戚氏。世居晉陵荊溪。時人尊其道因以為號。家本習儒。故幼學夙成。在兒童中超然有邁俗志。年十七(睿宗景雲二年生。至玄宗開元十五年。當十七歲)訪道浙右。遇金華方岩。授以止觀之法。開元十八年。始從學左溪(時年二十)溪與之語知為道器。嘗謂師曰。汝曾何夢。答曰。疇昔之夜。夢披僧服掖二輪游大河中。溪曰。嘻。豈當以止觀二法度群生於生死之淵乎。遂以處士服受教觀之道。天寶七載。始解縫掖著僧伽梨(時年三十八。受業於宜興君山鄉淨樂寺。縫掖儒士布衣。僧伽梨。翻為大衣。二十五條也)尋詣會稽一律師博究律部。久之演止觀於吳門。開元左溪既沒。師挈密藏獨運東南。謂門弟子曰。道之難行也。我知之矣。古之至人。靜以觀其復。動以應其物。二俱不住。乃蹈乎大方。今之人或蕩於空或膠於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將欲取正舍予誰歸。於是大啟妙法旁羅萬行。盡攝諸相入於無間。即文字以達觀。導語默以還源。乃祖述所傳著為記文。凡數十萬言。使一家圓頓之教悉歸於正。每以智者破斥南北之後。百餘年間。學佛之士。莫不自謂雙弘定慧。圓照一乘。初無單輪只翼之弊。而自唐以來。傳衣缽者起於庾嶺。談法界闡名相者盛於長安。是三者皆以道行卓犖(力角反卓犖超絕也)名播九重。為帝王師範。故得侈大其學。自名一家。然而宗經弘論判釋無歸。講華嚴者唯尊我佛。讀唯識者不許他經。至於教外別傳但任胸臆而已。師追援其說辯而論之。曰金錍。曰義例。皆孟子尊孔道辟楊墨之辭。識者謂。荊溪不生則圓義將永沈矣。天寶大歷間(玄肅代三宗)朝延三詔。並辭疾不起。師始居蘭陵。嘗與江淮名僧四十人。同禮五台。有不空三藏門人含光白師曰。頃從不空遊歷天竺。見梵僧雲。聞大唐有天台教跡。可以識偏圓簡邪正明止觀。可能譯之至此土耶。師聞之嘆曰。可謂中國失法求之四維(左傳。孔子曰。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後漢東夷傳序。中國失禮求之四夷)晚歸台嶺。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誨人耆年不倦。大兵大饑之際。學徒愈蕃。瞻望堂室以為依怙。建中三年(德宗)二月五日。示疾於佛隴。語門人曰。道無方性無體。生歟死歟。其旨一貫。吾歸骨此山。報盡今夕。要與汝等談道而決。夫一念無相謂之空。無法不備謂之假。不一不異謂之中。在凡為三因。在聖為三德。爇炷則初後同相。涉海則淺深異流。自利利人在此而已。汝其志之。言訖隱幾而化。壽七十二。夏四十三。門人奉全身塔於智者塋域之西南隅。所著法華釋簽。文句記。止觀輔行。止觀搜玄記。各十卷。止觀文句一卷。為司封李華說。止觀大意一卷。釋簽別行十不二門。金剛錍。止觀義例。三觀義涅槃後分疏。觀心誦經記。授菩薩戒文。始終心要。各一卷。略淨名疏十卷。記三卷。淨名廣疏記六卷。治定涅槃疏十五卷。文句科。止觀科。各六卷。華嚴骨目二卷。法華三昧補助儀。觀心補助儀。各一卷。方等懺補助儀二卷。門人梁肅撰師碑銘。而論之曰。聖人不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出。自智者以法付章安。安再世至於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發。乘此寶乘煥然中興。蓋受業身通者三十九人。搢紳先生高位崇名。屈體承教者又數十人(史記。孔子世家雲。弟子蓋三千人。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今言。受業身通。謂通教觀之道。有言見身發通者無義)吳越三請謚圓通尊者。本朝元祐初。永嘉忠法師遣門人掃塔。草棘荒蕪不能辨。即案梁氏碑。去大師塋兆百步尋識之。其龕已空。唯乳香一塊耳。夜夢玄弼山君謂曰。昨者天神遣多人。取全身去也。不須猶豫。於是即舊基建石塔以識之 。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即密教用來作為一切印契基礎之基本印。有十二合掌、六種拳兩種。合掌,表示未開敷之蓮花;拳,表示月輪。又以合掌為...梵語 bhūta。與「未生」相對。(一)指法體自未來之生相位(即未來位之最後一剎那)流至現在位之剎那。[俱舍論卷五...(異類)梵Kṛtya,巴Kicca,又作吉蔗,鬼名。譯曰所作,起尸鬼也。玄應音義六曰:吉遮,正言訖栗著,此譯雲所作也...梵名 Sapta-buddhaka-sūtra。全一卷。隋代闍那崛多譯。又作如來善巧咒經、如來方便巧咒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界名)佛經假設之詞。謂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其樓閣苑囿皆香,其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云云。...【生起因】 唯識宗所立十因之一。又作生因。指依現世善、惡之業而起未來的苦、樂果報。亦即內外種子至成熟位,能在...【除遣瞋恚蓋方便】 p0911 瑜伽二十四卷三頁云:於瞋恚蓋法有差別者,謂如是宴坐、以慈俱心、無怨無敵、無損無...(傳說)智慧第一之舍利弗餘德勝於神力第一之目連。見增一阿含經二十七,智度論四十五,經律異相十四。...(名數)大日經所說,地水火風空也。數論勝論皆立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新譯,是至高無上真正平等普遍的覺悟,亦即究竟圓滿的佛果。...【性宗相宗】 中國大乘佛教,習慣上把佛教分為性、相二宗,即法性宗和法相宗。但其內涵則與印度的性宗、相宗並不一...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己四、示人趣 人,忍耐的意思,人者忍也。因為人道的眾生,相對於三惡道的眾生,他比較有一些智慧,所以對順逆的境...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並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它的意思,菩提早覺,薩埵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末法行人,如我們者,比魔外的本領也比不上。《楞嚴經》說:色陰盡者,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於...(一)淨化人心 心靈環保便是人心的淨化,由人心的淨化,推展到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的淨化,始能落實、普遍、持久。...首先四念處是非常重要的,四念處,就是四種,念是什麼?念是指我們能觀察的智慧。處,是指所觀察的境,就叫以智觀境...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緣,如果人與人之間天地這麼大,眾生如此的廣,沒有因緣呢就是沒辦法見面。那我們今天能夠有...歧路指歸重排流通引言 時當末法,去聖時遙,人心陷溺,眾生業重,所感天災人禍,相繼頻仍;人民困苦,不堪言狀。每...年關已過,啟程出門工作的人多了起來,與此同時,有一種說法也多起來了。 有人認為,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
九祖荊溪尊者湛然《佛祖統紀》
【佛教人物傳】
上篇:八祖左溪尊者玄朗《佛祖統紀》 | 下篇:十祖興道尊者道邃《佛祖統紀》 |
(衣服)又作一納。一枚之衲衣也。衲衣為僧衣之名。佛祖統記六慧思傳曰:平昔御寒,唯一艾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