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智大師。名知禮。字約言。金姓。世為明人。梵相奇偉性恬而器閎。初是父母禱佛求息。夜夢神僧攜一童遺之曰。此佛子羅睺羅也。既生以名焉。毀齒出家。十五落髮受具戒。二十從本郡寶雲通法師傳天台教觀。始三日首座謂曰。法界次第若當受持。師曰。何謂法界。座曰。大總相法門圓融無礙是也。師曰。既圓融無礙。何得有次第耶。座無語。幾一月自講心經。人皆屬聽而驚。謂教法之有賴矣。居三年。常代通師講。入文銷義益闡所學。出住承天。繼遷延慶。道法大熾學徒如林。日本國師遣徒持二十問來詢法要。師答之鹹臻其妙。真宗皇帝久知師名。遣中使者至寺命修懺法。厚有賜予。歲大旱。師與遵式異聞二法師。同修金光明懺以為禱。三日雨未降。徹席伏地自誓以告曰。茲會佛事儻未應禱。當各然一手以供佛。已而雨大洽。嘗與奉先清源梵天慶昭孤山智圓。為書設問往覆辨析。又遣門人神照大師本如。與之講論。卒能取勝。其所制指要妙宗二鈔。觀音品別行。金光明諸記。大悲懺儀。悉傳於世。嘗偕十僧修法華懺三年。約共焚身。以起精進。翰林學士楊億。駙馬都尉李遵勖。薦以紫服師號。心尤敬仰。知欲自焚致書勸止。復委天竺式師。自杭至明面沮之。皆不聽。郡守李夷庚。密戒鄰社常察之。師願既莫遂。乃復集十僧修大悲懺。三年後於歲旦結光明懺七日。為順寂之期。方五日趺坐而逝。實天聖六年正月五日也。享年六十有九。僧夏五十有四。其亡經月發龕以視。顏膚如生。爪 俱長。既就荼毗舌根不壞。舍利不可勝數。三主法席。專事講懺。四十餘年。脅不至席。授教唱道者。則全覺琮尚賢本如崇矩仁岳慧才梵臻之徒。三十餘人。當時從化以千計。今江浙之間。講席盛者靡不傳師之道。其於開人之功亦既博矣。元豐三年冬十月。餘謝事多暇。自衢抵溫。法明院忠法師者。頃嘗游衢。餘未第時曾與之接。忽斂裓而前曰。四明法智大師。釋門之木鐸也。繼忠實為其孫其示寂六十三年矣。達宦之士。言可信於世者乃無述焉。吾徒竊自羞之。既而狀其行請碑於餘。餘乃嘆曰。人生之初虛一而靜。本無凡聖之別。逮交戰於事物之境。而莫之能返。此佛祖不得已而來震旦。繁其名相以化之。豈苟而已哉。設之以法而可行。示之以戒而不可犯。如目之有華他人莫得見。耳之有磬他人莫得聞。欲其自降乃心而求復初本也。其後導師繼繼而興。騁智慧之辯談真實之理。不離當念以超最上乘。不離文字以示解脫相。其究竟則無一法之可說。無一字以與人。法智師已達乎此。則何假於人言而後傳者哉。姑閱其所紀。眾所共聞者為之實錄。將以答忠師之勤懇也。
佛弟子文庫 > 佛教人物傳 > 正文
【般若羯羅】 奘傳云:唐言慧生。...(名數)一有染污,即貪愛,如愛妻子等。二無染污,即信愛,如愛師長等。見俱舍論四。...【粗受細受】 p1473 集異門論十一卷四頁云:若麁若細者:云何施設麁受細受?答:觀待施設麁受細受。復如何等?答:...【如是我聞】 p0576 佛地經論一卷二頁云:論曰:如是我聞者:謂總顯已聞。傳佛教者,言如是事、我昔曾聞。如是...【六派哲學】 古代印度婆羅門教系中,先後出現的六種哲學學派。即:一、彌曼差學派:即對吠陀聖典中所規定的祭祀儀...(術語)證真謂之聖,鄰於聖謂之賢。玄義四下曰:鄰聖曰賢。...【細意識】 部派佛教大眾部立細意識,《異部宗輪論》謂:大眾部主張『心遍於身』。窺基於《異部宗輪論述記》中詮釋...(經名)一卷,唐不空譯。即大乘八曼拏羅經也。...即地水火風四大中,風大之自性。即風具有動搖之性,可產生流引、增盛之作用,故能令四大所造物質相續變移至他方。俱...又作界分別觀。為五停心觀之一。謂觀想身由地、水、火、風、空、識等六界所假合,以舍去我執之觀法。[成實論卷十二...(術語)僧年曰臘。故稱年歲曰年臘。白居易送文暢上人詩曰:貌依年臘老。...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今日科學發達,經由研究證明植物性食品無毒且有益於健康,故多倡素食。孫中山先生為世界偉人,不僅是大革命家、思想...南非治安不佳,不少慈濟志工都曾遭遇搶劫。有一次,一位志工回台灣告訴我他被搶劫的經過,他說:「感恩啊!師父,幸...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勸諭,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隨任,憶念觀音,以祈慈佑得乎,並懇...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行...我們今天大概從早上五點多鐘有幾位菩薩就在那裡練習。我請他們練習只有練一個阿字就好了。昨天我們在打佛一,沒有很...你沒有發菩提心,悟不了,為什麼? 你連這個娑婆世界的事厭離心還沒有,你能離開娑婆世界嗎?我們經常念 發菩提心、...久遠之前,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行菩薩道,由於宿世餘業的因緣,曾經是兔王,雖然受此果報,但因為累世行菩薩道的功德與...人生沒有真正的所有權,因、緣、果、報的道理要切記啊! 佛陀時代,有一位家財萬貫的富翁,不但為人非常慳貪,更不...
法智大師《佛祖統紀》
【佛教人物傳】
上篇:律師元照《佛祖統紀》 | 下篇:第一祖摩訶迦葉《佛祖歷代通載》 |
(雜語)華嚴經乃世尊成道最初集高位菩薩最上之說法,猶如日出東天時,先照高山,是謂之高山頓說。高山譬菩薩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