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心有積集,集起二義。阿賴耶識為集諸法種子又生起諸法者,故名曰心。唯識論三曰:或名心,...即法性身,因法性身寂滅無為。...為百八三昧之一。此三昧與「畢竟空」相應,而達於諸三昧之不二相。三昧,乃禪定、正定之異稱。大智度論卷四十七(大...(518~568)南朝陳代僧。俗姓曹,籍貫不詳。陳天嘉四年(563),於廣州制旨寺,禮請真諦三藏翻譯攝大乘論及釋論,...(術語)此戒能成就三世無障礙之智,故名為三世無障礙智戒。又名三昧耶戒,自性本源戒,三平等戒,菩提心戒,無為戒...(術語)萬物常變轉之意。涅槃經十四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此名諸行無常偈。亦曰雪山偈。此...(?~1543)明代臨濟宗僧。禪燈世譜作正聰。閩中光澤人,俗姓奚。字無聞,號絕學,世稱無聞明聰禪師。年十七出家,...梵語 da?akrtsnāyatanāni。又作十一切入、十一切處、十遍入、十遍處定。即依勝解作意,觀色等十法各週遍一切處無...乃解釋經典時,依本文逐章逐句註釋其所含攝之意義,並闡明其義理。又作隨文解釋、隨文作釋、文句釋、隨釋。於隨文釋...(人名)Chaṇḍaka,新作闡鐸迦。譯曰樂欲。佛出城時之馭者也。後出家為比丘,六群比丘之一,惡口之性不改,謂之惡...(雜語)寺中如法,三寶清淨,則供養於此者,可得無量之福果,是為良福田。若寺中非法聚會,眾僧不如法,則不生福利...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
你在修善業的時候,沒有生起菩提心、空正見,就不可能產生果地上的莊嚴。 我講一個小故事,讓大家作參考,這是釋迦...
淨慧長老,俗姓黃,1933年古曆8月27日出生於湖北新洲,圓寂於2013年4月20日6點26分。享年81歲,僧臘67載,戒臘62年...
我們業力凡夫無始劫以來,都有一個特點:被這個五欲所纏縛。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在這個世間,誰能擺脫財色名食睡呀...佛陀時代,有一位長者子,年紀很小時便失去了雙親,一切都必須自食其力,所以生活非常地窮困與孤苦。一天,他聽人說...
懺悔是我們修行的人自淨身心、明心見性的一個最初的必經的階段。要懺悔就需要有四力,即四種力量才能夠真正地懺悔。...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對香菜這一詞有些忌諱?尤其是在佛教徒之間,大家往往都不敢吃香菜,但追根究底的問是為什麼...
古往今來《佛說阿彌陀經》有諸多的註疏,這些註解裡面有三部我們要加以注意。第一是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疏鈔》,第...
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
八識緣境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八識緣境】八識緣境,各不相同,其所緣之情形如下:一、眼、耳、鼻、舌、身五識,所緣的是色、聲、香、味、觸五境。二、第六識緣一切法境。三、第七識緣第八識的見分,恆審思量,執為自我。第八識緣根身、器界、種子。故第八識只緣色法,不緣心法。
上篇:八識規矩補註 | 下篇:八識緣境廣狹 |
(經名)說佛濟度央崛摩羅之事。大乘部攝,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四卷。...
心
無為法身
妙行三昧
慧愷
三世無障礙智戒
諸行無常
明聰
十遍處
隨文釋
車匿
蒺藜園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大藏經】思惟略要法

修善業的時候,要生起菩提心與空正見

淨慧長老的生平事蹟

厭離五欲,方能出離輪迴
齋僧獲福

具足四種力量才能真正的懺悔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嗎

《阿彌陀經》的三部重要註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