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指四諦智、法智、比智。四諦智即苦智、集智、滅智、道智,乃了知三界苦、集、滅、道四諦之智。法智乃觀欲界四諦之智...亦名:事法即所持犯體、所持犯體 資持記·釋持犯篇:「事法即體,豈復疑乎?問:『事法是何?』答:『欲識事法,且...乃指守護佛法之諸神。又作天龍八部、龍神八部、八部。八者即:天(梵 deva)、龍(梵 nāga)、夜叉(梵 yaksa)、...(術語)三善根之一。心無癡惑也。唯識論六曰:無癡於諸事理明解為性,對治愚癡作善為業。...亦名:不藏物塔中戒開緣、塔中藏物戒開緣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不藏物塔中戒。除病,為堅牢故藏,餘難緣如上。」...(術語)對於色光有智慧光非心光之稱。心光者,自佛之慈悲心所照之光明也。離平常之光明即色香,而非別有心光。觀念...指阿彌陀佛之願心圓備。為阿彌陀佛五種力之一。即希求成就圓滿具足一切願之本願。無量壽經卷上載,淨土道場樹之利益...(本生)阿闍世王於過去為大王時,見群雁之慕雁王,有感於心,遂發慈心,誓不復捕雁。性靈集九曰:護雁之愛弘深。驅...自在通達而無障礙。...【於惠施中不自在轉】 p0750 無性釋八卷五頁云:若諸菩薩於惠施中不自在轉者:謂令慳等,施所治障,不自在轉。...(雜語)殺一人救多人也。殺生雖為罪惡之業,然殺一人,得生多數之人,則卻為功德。瑜伽論第四十一曰:如菩薩見劫盜...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更能每日念菩薩名千遍。至於千日。是人當得菩薩遣所在土地鬼神。終身衛護。現世衣食豐溢。無諸疾苦。乃至橫事不入...青少年朋友們,經常聽到你們吶喊著:一大堆的煩心事,好煩啊!似乎心裡頭積滿了無數的委屈,心裡頭承受了一大堆的不...衹要皈依三寶,能念三寶,都是修行;能這樣的思想,這樣的用心,不貪財,不戀色,這就叫修行。常時觀身體是無常的,...這是一則真實的故事,這是一位出家僧人的親自口述。 他在未出家前是個獵人,專門捕捉海獺。有一次,他一出門就抓到...竹窗三筆序 古有容齋隨筆。予效之竹窗之下。時有所感。筆焉。時有所見。筆焉。從初至再。成二帙矣。茲度八旬。頗知...汝母七十一歲,來日無多。須為家中眷屬說,大家日常在母前換班念佛。何以故。以彼等平常若不念佛,到汝母臨去時,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天,歐洲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在法國的某地乘車返回總部,參加緊急軍事會議。 那一天大雪...宋朝新羅的高僧元曉,年輕的時候曾跟隨大安禪師修行。 大安禪師是和布袋和尚、濟公一樣的人物,穿著破爛,每天在街...
愛支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愛支】十二因緣的第八支。兒童發育成人,生理成熟,『貪妙資具淫慾現行』——就是有了性慾的需要,但對其他方面猶未廣為追求。繼而進入社會,接觸人事,取與有二支相繼生起,對於五欲塵境生起染著之心,《涅槃經》曰:『習近五欲,是名為愛。』若以現代觀念詮釋愛支,愛是取之緣,有些經典中譯為渴愛。此處所說的愛,不是佛家的慈悲,也不是基督教博愛,而是由錯誤觀念所衍生的貪愛——以生存欲為中心的食色之愛。所以四聖諦中把『苦集聖諦』歸之於渴愛。此渴愛有三種,即欲愛、有愛、無有愛。欲愛特別著重於男女之愛,有愛是對於生存的貪著,無有愛是對存在的滅無、這種滅無狀態的愛執——以人生苦和無常的不安,而急切想脫離此火宅似的世界,而臻於『無有』的世界。(佛陀住世時,印度下階層民眾如奴隸賤民、對於充滿痛苦的生命感到絕望,而追求一個『無有』的世界。)
上篇:意識所緣 | 下篇:愛水 |
(術語)百八三昧之一。智度論四十七曰:妙法名諸佛菩薩功德智慧,得是三昧得諸深妙功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