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名數)一知色,譬知四大及四大所造之色。二知相,譬知行善行惡之相。三知摩刷。譬離惡念。四知護瘡。譬護持五根。...(術語)意得滿足而悅樂也。藥師經曰:精進能調意樂。玄奘譯之攝大乘論中,明六種之意樂。又唯識論九、明七最勝中,...【攝諸道道】 p1459 雜集論九卷十五頁云:攝諸道道者:謂三無漏根。由此能攝初中究竟一切道故。未知欲知根、攝方便...謂人之生死,但獨自一身,無人可代,亦無有雷同。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四下):「人在世間愛慾之中,獨生獨死...【順不定受業】 p1109 瑜伽九卷六頁云:順不定受業者:謂故思已;作而不增長業。...指生死之道途。釋門歸敬儀卷上(大四五·八五九中):「迷想見則生途日增,悟形心則高軌潛起。」 p2068...論議者,若於是處無有顛倒,解釋一切深隱法相,以無顛倒一切法相論議經等深隱義故。 如是契經等十二分聖教三藏所攝...又名獨覺,或辟支佛,於佛世聽佛說十二因緣之理而悟道者,名為緣覺,若生於無佛之世,觀諸法生滅因緣而自行悟道者,...(術語)大日如來之法界體性智,為無師自悟,故稱之曰自覺聖智。菩提心義十曰:如來第五種智,亦名法界性智。菩提心...即人無我與法無我。又稱人空、法空,或我法二空。(一)人無我,了知人身乃五蘊假和合,實無自主自在之我體。是為小乘...子題:恭敬經 行事鈔·僧像致敬篇:「四分,至上座前,脫革屣,偏袒右肩,合掌,手執兩足雲,我和南義雲度我,而作...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導讀: 釋體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項城人,1924年4月出生。16歲在河南省桐柏山太白頂雲台寺海山法師座下披剃出家;...學佛,就是要學得可以清楚知道「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但是談何容易啊!不過,佛陀懂得用智慧來引導我們,首先要我...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彌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買不良份子,到處惡言中傷佛陀。在這種情況下,佛陀和弟子們想要...不少孩子會被老師說成是笨小孩,家長為他們擔心,他們自己也因此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對未來失去了信心。 其實,不要...第九,業重可否往生疑 問:求生西方固所願也,但我下劣凡夫,罪業深重,福善輕微,如何容易得生安養? 答:餘門學道...一般人最容易犯的是口業。一個人的命運好不好,從他有沒有口德就看得出來。所以口業很重要,人一輩子缺德事不會天天...天、仙、神、鬼不一樣。什麼是天?天就是光明義:天是行十善,人死後用化生往生天堂,那個叫做天人。 仙可不是這樣...總說五戒 學佛者,在受三皈後,實踐規則,即從受持五戒開始。受持五戒能獲大功德,如《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說:受佛...
法總(隋西京海覺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歷代名僧辭典】
釋法總。姓段氏。并州太原人也。少以誦涅槃為業。既通全部。志在文言。未遑聽涉。十餘年中初不替廢。後聽玄義便即傳講。前後二紀領悟非一。而寬厚遜仰為物歸投。開皇中年。敕召為涅槃眾主。居於海覺。聚結四方常敷至理。無舍炎燠。仁壽歲初。敕送舍利於隋州之智門寺。掘基三尺。獲神龜一枚。色黃且綠狀如彩繡。頭有八字雲。上大王八萬七千年。腹下有王興二字。馳步往來都無所食。及舍利所。由令人治道。於隋侯。橋側柳樹又雨甘露。狀如雨下。香甜濃潤眾共飲之。總乃表聞。帝敬謁靈祥。恆以此龜置於御座。與臣下觀之。有經年月。帝游北苑放之清池。雖泛泳少時。還出繞池。隨逐帝躬前後非一。陪衛咸睹共欣征感。及四年春。又敕送舍利於遼州下生寺。放光分粒其相極多。石函變為錦文及童子之象。函之北面現於雙樹。下有臥佛。又於函南現金剛捉杵擬山之相。又於函東現二佛俱立。並一騏驎。又於函西現一菩薩並一神尼。曲身合掌向於菩薩。更有諸相。略不述之。又放大光聊亂而起。動眩人目從冥達曉。諸燈雖滅而光續照不異日月之明。爾夕陰雨。佛堂鴟吻放於黃光。飛移東南。三百餘步。外人謂火。走赴知非。尋光所發。乃從堂中舍利處。出眾皆通見大發道心。八日將下五色雲蓋覆於塔上。又感奇鳥素身烏尾赤觜口銜片雲狀如華蓋亦現塔上。斯瑞之感。五萬餘人一時同見。及墳下訖雲鳥皆滅。四月九日基上放光。分為五道直西而去。色如采畫。數百里引之。見者非一。總躬臨此瑞。喜發內心。具圖上聞。敕封秘閣。後因故業講誦不疲。大業年中卒於海覺。春秋七十矣。門人行等。玄會嗣續擅名。見於別傳。
上篇:法彥(隋西京真寂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 下篇:僧曇(隋西京大興善道場)[《續高僧傳》卷十] |
【有情緣起】 p0544 俱舍論九卷十二頁云:契經何故唯說有情?頌曰:於前後中際,為遣他愚惑。論曰:為三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