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梵語 ālambana,巴利語同。為「能緣」之對稱。指認識之對像,為心、心所法生起之因,且被其所執取者。俱舍宗建立「...禪林用語。指融合一體。即去除一切之情量、計較,而將千差萬別之事物融通一片,不再有你我、彼此、主客等之差別情想...(異類)青色之鬼。在地獄呵責罪人者。...(1682~1744)清初臨濟宗僧。揚州(江蘇江都)人,俗姓沈。字文慧。十歲,投觀音院怡然出家。二十歲,於京師愍忠寺...(故事)與褰帷同。馬鳴菩薩降伏鬼辯婆羅門之故事也。...【十二種行】 p0114 如事依處三種中說。又云:復次欲行,或有能感善趣。如為欲故,造後善業。或有能感惡趣。如以非...【黑黑異熟業】 p1181 瑜伽九卷八頁云:黑黑異熟業者:謂非福業。 二解 如四種業中說。 三解 雜集論八卷四頁云:黑...(經名)法華經第三之終說化城之喻之品名也。化城者,一時化作之城郭也。其喻意以一切眾生成佛之所為寶所,到此寶所...三結者: 一、見結 我見也。 二、戒取結 行邪戒也。 三、疑結 疑正理也。 五結者: 一、貪...【五見名見】 p0263 大毗婆沙論九十五卷二頁云:五見者:謂有身見、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問:何故此五、說...(術語)二土之一。又三土之一。謂應於眾生之機而化現之國土也。又作化土。...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問: 心中常有不良的念頭生起,是否有罪?該如何伏住?我的淫念很多,不自覺就生起,有什麼辦法對治? 大安法師答:...一談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詞,死了就什麼都沒有,非常恐怖。不是這個樣子。很長時間以來大家為什麼不敢念佛?你勸...現代社會,以其節奏快,信息大,時間緊,事情多為特徵。大家成天穿梭於鋼筋水泥的叢林當中,人欲洶洶,錢欲滾滾,在...攝心的方法你不要去看他的目的,目標很好,你看一個演奏家在台上表演一曲非常成功的曲子的時候,我們為他喝彩獻花,...這裡,傳燈大師施設了一個問答來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現前一念之心和西方淨土相即的道理。這個道理確實是很深的,很深...佛教具有人們所期望的未來宇宙宗教的特色:它超越個人化的神,無需教條主義和神學,它涵蓋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而它...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更差一程路。這些話同你們講,實在沒有什麼講頭;在你們還以為不十分要聽;因為各人的心行上差...問: 佛教五戒中間有包涵賭博嗎? 宗舜法師答: 五戒中沒有不許賭博的條文,但賭博肯定是非律的。《行事鈔》說:《...
明淨(唐密州茂勝寺)[《續高僧傳》卷二十]
【歷代名僧辭典】
釋明淨。密州人。少出家昧定為業。潔志忠恪謹厚澄肅。嘗居海畔蒙山。宴坐經數十載。人莫測之也。後南遊東越天台諸山。禪觀在懷無緣世習。而衣服繿縷動止適時。同侶禪徒未之弘仰。山粒致絕。日至村中每從乞食。齎還中路值於群虎。皆張口閉目若有饑相。淨曰。吾經行山澤多矣。虎兕無心畏之。今列於路旁。豈非為食耶。乃以匕抄飯內其口中。餘者對而啖盡。告曰。知來食少輒濟自他。殊不副懷深用多愧。明日乞食虎又如前。頻有此緣。同伴乃異其度。晚為山幽地濕。形報苦之還返海隅。住蒙山側。內遵道觀外感潛通。令問遠流靈祇協應。嘗值亢旱苗稼並枯。淫祀之流妄祈邀請。雖加懇惻終不能致。淨曰。可罷諸邪禱吾獨能降。遂結齋靜室。七日平旦雲布雨施高下滂注。百姓利焉。戴之若聖。貞觀三年。從去冬至來夏。六月迥然無雨。天子下詔釋李兩門岳瀆諸廟。爰及淫祀普令雩祭。於時萬里赫然全無有應。朝野相顧慘愴無賴。有潘侍郎者。曾任密州。知淨能感以狀奏聞。敕召至京令住祈雨。告以所須一無損費。惟願靜念三寶慈濟四生。七日之後必降甘澤。若欲酬德可國內空寺並私度僧並施其名得弘聖道。有敕許焉。雖無供給而別賜香油。於莊嚴寺靜房禪默。至七日向曉。問守衛者曰。天之西北應有白虹。可試觀之。尋聲便見。淨曰。雨必至矣。須臾雲合驟雨忽零。比至日晡海內通洽。百官表奏皇上之功。淨之陰德全無稱述。新雨初晴農作並務。苗雖出隴更無雨嗣。萎僕將死。設計無所。左僕射房玄齡。躬造淨所請重祈雨。淨曰。雨之升降出自帝臣。淨有何德敢當誠寄。前許無報幽顯同憂。若循素請雨亦應致。以事聞奏。帝又許焉。乃敕權停俗務合朝受齋。淨乃依前靜坐。七日之末又降前澤四民歡泰。遂以有年敕乃總度三千僧用酬淨德。其征應難思厥相叵測也。但以京輦喧雜性不狎之。請還本鄉之茂勝寺。山居系業。竟不測其存沒雲。同寺僧慧融。亦以禪業見稱。山居服食咒水治病。敕召入京亦住普光寺。二宮敬重禮遺相。接雲。
上篇:道綽(唐并州玄中寺)[《續高僧傳》卷二十] | 下篇:慧熙(唐益州空慧寺)[《續高僧傳》卷二十] |
(術語)三無漏根之一。廿二根之一。謂已知了四諦道理之修道位所發之意根,樂根,喜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