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雜語)王蒙見支道林,宿構數百言,欲其品題。讀竟,徐曰:與君別來多時,語了不長進。蒙退謂人曰:支公乃降缽之王...【香象侍母處】 p0872 西域記九卷一頁云:菩提樹東、渡尼連禪那河、大林中有窣堵波。其北有池。香象侍母處也。...子題:重誦 行宗記釋云:「初敘正儀。重下,顯制意。倒說即是 重誦 。」(戒疏記卷二·七六·六)...(雜語)掠取虛頭之癡漢也,虛頭者虛空也,非可掠取,指慢心躁急之人而言。碧岩第十則曰:州便打云:這掠虛頭漢。...龍樹菩薩的別名。...(名數)一、身見,即我見我所見也,不知吾身為五蘊和合之假者。而計度實有我身(我見),又不知我身邊之諸物,無一...全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又稱四品學法、四品覺法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敘說受持戒學之上、中、下、外等四品學...(術語)謂常住不變之日時。性靈集三曰:覺日者也本常,妄時者也代謝。大日經疏一曰:即此實相之日,圓明常住,湛若...【空無願無相】 p0790 瑜伽十二卷十頁云:若於此處,無有彼物;由此道理,觀之為空。故名空性。卽所觀空,無可...【四因起念忘失】 p0458 顯揚十五卷七頁云:復次由四種因,起念忘失。頌曰:昧故,羸劣故,及起放逸故,相續斷絕故...【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 p0045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四頁云:復次於諸行中,略有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何等為二...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光內寺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在樂音樹...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 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大智度論》當中,有一個小故事,說明多欲的過失。 這個故事是說,有一個工人,他是為國王整理花園的,這天早上他...在不念阿彌陀佛名號之前,我們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五欲六塵,這就是念念塵勞。 塵是個比喻,比喻我們的妄念像灰...降伏其心 有些人看來不貪,其實是他貪不到,所以就表現不貪。有台灣道友說念了十五年的《金剛經》了,好像一點兒都...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得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佛說無量壽經》 定位生命的價值是一樁非常嚴肅而重大的事情,...佛源老和尚是鐵骨錚錚的,也是獨得祖師棒喝的真傳。看過佛源老和尚棒喝故事的,都覺得這個老和尚是個怪人。禪宗的橫...眾所周知的傷仲永,通過講述一個五歲便可指物作詩,天生才華出眾的神童仲永,因後天不學習和被父親當作賺錢工具而淪...【經文】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誹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道密(隋京師大興善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六]
【歷代名僧辭典】
釋道密。姓周氏。相州人。初投耶舍三藏。師習方藝。又從鄴下博聽大乘。神思既開理致通衍。至於西梵文言繼跡前烈。異術勝能聞諸齊世。隋運興法翻譯為初。敕召入京住大興善。師資道成復弘梵語。因循法本留意傳持。會仁壽塔興銓衡德望。尋下敕召。送舍利於同州大興國寺。寺即文帝所生之地。其處本基般若尼寺也。帝以後魏大統七年六月十三日。生於此寺中。於時赤光照室流溢外戶。紫氣滿庭狀如樓闕。色染人衣。內外驚禁。奶母以時炎熱就而扇之。寒甚幾絕。困不能啼。有神尼者名曰智仙。河東蒲阪劉氏女也。少出家有戒行。和上失之。恐其墮井。見在佛屋。儼然坐定。時年七歲。遂以禪觀為業。及帝誕日。無因而至。語太祖曰。兒天佛所佑。勿憂也。尼遂名帝為那羅延。言如金剛不可壞也。又曰。此兒來處異倫。俗家穢雜。自為養之。太祖乃割宅為寺。內通小門。以兒委尼。不敢名問。後皇妣來抱。忽見化而為龍。驚遑墮地。尼曰。何因妄觸我兒。遂令晚得天下。及年七歲告帝曰。兒當大貴從東國來。佛法當滅由兒興之。而尼沉靜寡言。時道成敗吉凶。莫不符驗。初在寺養帝。年十三方始還家。積三十餘歲略不出門。及周滅二教。尼隱皇家。內著法衣。戒行不改。帝后果自山東入為天子。重興佛法。皆如尼言。及登祚後。每顧群臣。追念阿闍梨以為口實。又云。我興由佛法。而好食麻豆。前身似從道人裡來。由小時在寺。至今樂聞鐘聲。乃命史官王劭。為尼作傳。其龍潛所經四十五州。皆悉同時為大興國寺。因改般若為其一焉。仁壽元年。帝及後宮。同感舍利。並放光明。砧磓磓試之宛然無損。遂散於州部。前後建塔百有餘所。隨有塔下皆圖神尼。多有靈相。故其銘雲。維年月。菩薩戒佛弟子大隋皇帝堅。敬白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弟子。蒙三寶福佑。為蒼生君父。思與民庶共建菩提。今故分布舍利。諸州供養。欲使普修善業同登妙果。仍為弟子。法界幽顯。三塗八難。懺悔行道。奉請十方常住三寶。願起慈悲。受弟子等請。降赴道場證明弟子。為諸眾生髮露懺悔。文多不載。密以洽聞之譽。送此寺中。初下塔時。一院之內光明充塞。黃白相間兼赤班氣。旋繞朗徹。久而乃滅。道俗內外咸同一見。寺有四門。門立一碑。殿塔廊廡及以生地。莊嚴綺麗晃發城邑。仁壽之末。又敕送於鄭州黃鵠山晉安寺。掘基至水。獲金像一軀。高尺許。儀制特異。正下塔時。野鳥群飛旋繞塔上。事了便散。又見金花三枚騰空久之下沒。基內又放螢光。後遂廣大。繞塔三匝。寺本高顯素無泉水。洎便下汲。一夕之間去塔五步。飛泉自湧有同浪井。廣如王劭所紀。及大業伊始。從治雒陽。上林園中置翻經館。因以傳譯。遂卒於彼所出諸經如費氏錄。
上篇:法沖(兗州法集寺)[《續高僧傳》卷三十五] | 下篇:智隱(隋京師經藏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六] |
(名數)於苦集滅道之四諦各浮四種影像於心而解了之也。見俱舍論二十六,法界次第中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