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術語)比丘尼應持之戒律。有三百四十一戒。南山律師更加七滅諍,而為三百四十八戒。普通尼戒曰五百戒者,舉大數也...(術語)四邪命食之一。維為四維。謂比丘學種種之方相咒術卜占等而為生活也。...沙門自謙的話,義與貧道同。...【尋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不定心所之一。尋者尋求,對事理粗略的思考。《成唯識論》曰:『尋謂尋求,令心傯遽,...【四種內法種子】 p0452 瑜伽十四卷二頁云:略有四種內法種子,遍攝一切諸法種子。一、世間種子。二、出世種子。三...位於江西宜豐東北太平鄉之洞山。以山多岩洞,富鐘乳奇幻之美,故稱洞山。唐咸通(860~873)年中,曹洞宗祖良价禪師...(雜名)人與鳥也。顯密二教論上曰:文隨執見隱,義逐機根現而已。譬如天鬼見別,人鳥明暗。...(術語)入於祖師位之關門。無門關曰:參禪須透祖師關。寶林傳曰:期城太守楊衍之問達磨曰:西國相承稱祖何義?達磨...(術語)如實之語,如法之語也。謂真實不虛之言說。金剛經曰: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術語)不思議業相之對。依法力熏習而如實修行,破生滅相,現不生滅,破無明不覺,顯現法身之相也。即本覺之隨染者...謂疑念能害善根,猶如毒刺之能害人。若信根堅定,則疑刺可拔除。萬善同歸集卷下(大四八·九八七中):「成諸佛業,...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於佛光內寺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在樂音樹...【以無漏慧。通除三業中五種邪命。住清淨正命中。名正命】。五種邪命,皆為利養,就是為了貪圖別人的利養,要獲得某...從寺院弘法利生的重大作用看,至少具備如下六個方面的功能。 一、傳法教育的功能 現代物質文明的高度發達,一方面為...修道者如果遭遇到讒害和誣謗,不可嗔怨,不必計較。應該提起正念,深深地作如下的思惟: 第一:當知因果昭昭,纖毫...觀三界如牢獄,視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發心,名之為小。眾生界盡,我願方盡,菩提道成,我願方成,...印祖云:念佛亦無奇特奧妙法則,但將一個死字,貼到額頭上,掛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從無始來,直至今生。所作...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息,注意你的呼吸,出息跟入息;觀就是注意,注意你的出入息。...在百喻經中有一則很有趣的短文:有一位父親,年老多病,但是他很有錢、財產很多。老人有兩個兒子,當他病重時很掛慮...(印光大師著 圓濤法師白話譯) 淨土法門,對上、中、下三種根機,不管是利根、鈍根都適合。這是如來為了使上自聖賢,...
慧日(杭州上天竺寺)[《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歷代名僧辭典】
釋慧日號東溟。天台賈氏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戍師尚幼。志求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和尚。數年落髮受具戒。年二十二聞柏子庭講檯教於赤城師趨座下。未幾能領大義。子庭嘆曰。投丸於峻阪不足以喻其機之疾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師之學沈浸醲郁而名重一時矣。一旦假寐。恍見竹橫地下竹上凝者白粥粲然。師臥地食之。既覺言於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於是渡錢塘謁竹屋淨法師於上竺。所處房頗卑濕。乃作詩風之。竹屋見詩謂眾曰。此子不凡。異日當主茲山。不可以小年易之也。故乃遇如賓友。無何命典客寮尋掌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公繼其席。器師延居後堂。年餘出主吳山聖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禾*冀]下天竺災。元臣高納麟請師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之記。四年遷上竺。師知緣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一重緝之。元順帝聞特賜慈光妙應普濟之號。並金襴衣以征之。十六年退隱於會稽岩壑間。人無識者。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上竺二十五年。至我皇明太祖洪武二年詔赴蔣山佛會。命禮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僚咸集僧若魚貫。惟師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上親問升濟沉冥之道。師備奏稱旨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佛者惟飽餐優遊沉薶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皆攝心之要與。何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諸白眉法師。自後召見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法師金碧峰禪師輩賜食禁中。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從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以存其跡。詔即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於鐘山建水陸大齊。命師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竣辭歸上竺。謝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淨業。十二年秋七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寤告眾曰。吾生淨土之祥見矣。於人間世殆不遠乎。後四日趺坐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藏於寺之西峰妙應塔院。師生軀幹修偉。眉長寸餘。目睛閃閃射人。而人無老少見師入城。咸呼曰。我白眉和尚來也。爭持香花以散其上。師面嚴冷言不妄發。嘗對王公大臣未出一軟媚語。至於誘引後學其辭色溫如春曦。故人多悅從其學。嗣法有思濟行樞允鑒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上篇:原真(松江興聖寺)[《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 下篇:土璋(杭州集慶寺)[《大明高僧傳》卷第三] |
【諸界所有遍知】 p1353 瑜伽九十六卷三頁云:如是諸界所有遍知,由四因緣,應當了知。謂有相違所治、能治,而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