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舍夷】 文句云:舍夷者,貴姓也,此名訛略,正雲奢夷耆耶。本行經云:以住釋迦大樹蓊鬱枝條之林,是故名為奢...【無學正定】 p1068 集異門論二十卷十三頁云:云何無學正定?答:諸聖弟子、於苦思惟苦,於集思惟集,於滅思惟滅,...【受用圓滿】 p0728 瑜伽九十八卷三頁云:受用圓滿者:謂衣僅蔽身:食才充腹,便生喜足。於餘長物,非時食等,...(術語)亦曰他力迴向。謂彌陀以本願力收因位之萬行,果地之萬德於名號內,與之於眾生也。行信,因果,往相,還相,...梵語 āsrava-ksaya-jāna-bala。 即了知永斷煩惱惑業而不再流轉生死之智力。為如來十力之一。又作知永斷習氣智力、...(術語)所緣之境與能觀之心。三論玄義曰:內外併稱,緣觀俱寂。天台仁王經疏中曰:緣觀俱空。...【異生離欲無有見道】 p1117 瑜伽五十八卷十六頁云:若諸異生、離欲界欲、或色界欲;但由修道,無有見道。彼於欲界...(術語)又云乏道。梵語沙門那(略雲沙門)之古譯也。修正道而斷生死貧乏之義也。涅槃經曰:沙門名乏,那名道,斷一...(人名)Vaidehīputra,韋提希子。阿闍世王之別稱。...三密,指身密、語密、意密。三密之作用遍於法界,賅通宇宙萬有,故稱三密用大。即眾生之三業相應於佛之三密,無隔無...離系得者,謂於粗重離散,假立離系得性。金剛喻定者,謂居修道最後斷結道位所有三摩地,此復略有二種,謂方便道攝、...右繞佛塔功德經 大周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等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及餘無量...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問: 為什麼不要驕傲我慢,我慢是很難遠離的。請開示一下。 方海權答: 我慢列在貪瞋癡慢疑之中,與貪瞋癡併排,我...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一種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在生活的軌道裡轉開了:上學、考試、陞學、就業、婚配、生兒育女...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佛法是覺悟的宗教,可以使人內心達到寧靜,祥和、智慧、慈悲,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實際上,許多人學佛多年之後依然...小時侯,我於沿海鄉鎮長大,伙食中,雖少肉,卻多魚。從少年到青年,從俗人到僧人,從吃魚肉到食青菜豆腐。時輪轉速...唐代的只林禪師,得法於荊州永泰寺的靈湍禪師。他得法之後,在湖南一帶弘揚禪法。只林禪師經常手持一把木劍,自稱降...往生的情況我們一定要注意一個基本點:不能僅僅站在凡夫的立場去看,一定要站在阿彌陀佛那種不可思議的威神願力的立...一天,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正當大眾在聆聽佛陀說法時,一位面容憔悴的比丘蹣跚地走到前方頂禮佛陀;接著,向大眾...
法顯〔《神僧傳》卷第二〕
【歷代名僧辭典】
釋法顯。姓龔氏。平陽武陽人。有三兄並齠齔而亡。其父恐禍及顯。三歲便度為沙彌。居家數年。病篤欲死。因送還寺。住信宿便差。不肯復歸。十歲遭父憂。叔父以其母寡獨不立逼使還俗。顯曰。本不以有父而出家也。正欲遠塵離俗。故入道耳。叔父善其言乃止。頃之母喪。至性過人。葬畢仍即還寺。嘗與同學數十人於田中刈稻。時有饑賊欲奪其谷。諸沙彌悉奔走。唯顯獨留。語賊曰。若欲須谷隨意所取。但君等昔不布施故致饑貧。今復奪人恐來世彌甚。貧道預為君憂耳。言訖即還。賊棄谷而去。眾僧莫不嘆服。及受大戒志行明敏儀軌整齊。常慨經律舛闕誓志尋求。以晉隆安三年。與同學慧景等。發自長安西渡流沙。其路屢有熱風惡鬼。遇之必死。顯任緣委命。直過險難至於蔥嶺。嶺冬夏積雪。有惡龍吐毒風雨沙礫。山路艱危壁立千仞。凡度七百餘所。次至小雪山遇寒風暴起。慧景噤戰不能前。語顯曰。吾其死矣卿可前去勿得俱殞。言絕而卒。顯撫之泣曰。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孤行。遂過山險。凡所經歷三十餘國。將至天竺。去王舍城三十餘里有一寺。逼瞑過之。顯欲詣耆闍崛山。寺僧諫曰。路甚艱險阻且多黑師子。亟經啖人。何由可至。顯曰。遠涉數萬里誓到靈鷲。身命不期出息非保。豈可使積年之誠既至而廢耶。雖有險難吾不懼也。眾莫能止。乃遣兩僧送之。顯既至山。日將曛夕。遂欲停宿。兩僧危懼舍之而還。顯獨留山中燒香禮拜。翹感舊跡如睹聖儀。至夜有三黑師子來蹲顯前舐唇搖尾。顯誦經不輟一心念佛。師子乃低頭妥尾伏顯足前。顯以手摩之咒曰。若欲相害待我誦竟。若見試者可便退矣。師子良久乃去。明晨還返路窮幽梗。止有一徑通行。未至里餘忽逢一道人。年可九十。容服粗素而神器俊遠。顯雖覺其韻高。而不悟是神人。後又逢一少僧。顯問曰。向耆年是誰耶。答曰。頭陀迦葉大弟子也。顯方大惋恨。至中天竺於摩揭提波連弗邑阿育王塔南天王寺得摩訶僧祇律。又得薩婆多律抄雜阿毗曇心線經方等泥洹經等。停二年復得彌沙塞律長雜二含及雜藏。並漢土所無。既而附商人大舶循海而還。舶有二百許人。值暴風雨眾皆惶懼。即取雜物棄之。顯恐棄其經像。唯一心念觀世音及歸命漢土眾僧。舶任風而去得無傷壞。遂南造京師。就外國禪師佛馱跋陀於道場寺譯出摩訶僧祇律方等泥洹經雜阿毗曇心論。垂有百餘萬言。顯既出大泥洹經。流布教化咸使見聞。有一家失其名。居近朱雀門。世奉正化。自寫一部讀誦供養。無別經室與雜書屋。後風火忽起延及其家。資物皆盡。唯泥洹經儼然具存。煨燼不侵卷色無改。京師共傳咸嘆神妙。其餘經律未譯。後至荊州卒於辛寺。春秋八十有六。
上篇:曇翼〔《神僧傳》卷第二〕 | 下篇:法曠〔《神僧傳》卷第二〕 |
(名數)一專修,二雜修,唐善導於觀經疏,就往生之行,分別正行雜行,更於禮讚,舉此二修以料簡其得失。即專修為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