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雜名)三十七之助道品分七種,謂之七科道品。...梵名 Veda,巴利名同。又作吠馱、韋陀、圍陀、毗陀、薜陀、鞞陀、比陀、皮陀。意譯智、明、明智、明解、分。又稱圍...據翻譯名義集卷三舉出欲界凡夫之三欲,指:(一)飲食慾,即凡夫於種種美味之飲食,多生貪愛之心。(二)睡眠欲,即凡夫...(術語)說經中事物由來之處。十二部經之一。...【近事律儀二不應授】 p0822 瑜伽五十三卷十二頁云:問:由幾因緣,不應授彼近事男律儀?答:略由二因。一、意...凡十二卷,或三十卷。明代周永年撰。為關於江蘇省吳地佛教之記事類纂。三十卷本各篇皆收錄諸書記載之事,不論大小,...(菩薩)法華經之同聞眾也。智度論四十五曰:如寶掌菩薩等,七寶從手中出,給施眾生。嘉祥法華經疏二曰:寶掌者,掌...【善士靜慮】 p1143 瑜伽四十三卷三頁云:云何菩薩善士靜慮?謂此靜慮、略有五種。一者、無愛味靜慮。二者、慈俱行...禁,禁製之意。捉毒蛇應有制伏之方法,即以鐵杖先壓其頭,次以手捉拿其頂。如不依此方法,隨便捉蛇腰,則為蛇螫死。...天親之淨土論謂極樂淨土之莊嚴有二十九種,皆由彌陀之願心而莊嚴者。其中(一)淨土之依報(即器世間清淨)有十七種,...將佛一代之聖教判別為三類。此種判教盛行於南北朝以後。(一)南北通用之頓教、漸教、不定教等化儀三教。(一)頓教,指...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復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在你愁眉苦臉度日之際,是否已經忘了金錢最初的意義,是幫助我們實現夢想、實踐價值、快樂過日子? 你認為百萬富翁...
問:福善禍淫,不過生時受報耳。若人而既死,則形神消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周安士《慾海回狂》 這是關係到人生...
我們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的內心狀態是跟著感覺走,你的心跟環境接觸的時候,你想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完全是活在直...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一日,鄰近舍衛城的村莊中,有位婦人抱著孩子、拿著水瓶,準備到井邊汲水。當時離井不遠處,正坐著一位容貌端正的男...
【原文】 榮名厚利,世所同競,而昔賢謂: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此卻之不可免一語最極玄妙,處世者當深信熟...
現如今,清淨如法的實修道場,在國內已經是屈指可數。在我的心裡,這些道場是娑婆世界裡一方神聖、不可侵染的淨土。...
一相
【三藏法數】
[出起信論] 謂一真法界之相。從本以來。離虛妄相。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一切諸法之相。故名一相。
上篇:一宗 | 下篇:一合相 |
指佛陀入滅後百年間次第傳持法藏之五位佛弟子。系相對於優波鞠多門下之五位高足「同世五師」而稱。據阿育王經卷七佛...
七科道品
吠陀
欲界三欲
因緣說
近事律儀二不應授
吳都法乘
寶掌菩薩
善士靜慮
無禁捉蛇
二十九種莊嚴
三教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夢參老和尚:念萬遍地藏菩薩聖號
你是否已經忘了金錢最初的意義

人死形滅,縱有罪業,何從受報

必須覺悟的三層道理

造佛菩薩形像有十六種功德
一念淫心禍無央

名利,求之既不可得,卻之亦不可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