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魏府人也。生而知道,辯才無礙。入法眼之室,海眾歸之,僉曰敏匠。初住洪州雙林院,開堂日,指法座曰:「此山先代尊宿曾說法來,此座高廣,不才何升?古昔有言,作禮須彌燈王如來,乃可得坐。且道須彌燈王如來今在何處?大眾要見麼,一時禮拜。」便陞座,良久曰:「大眾只如此,也還有會處麼?」僧問:「如何是雙林境?」師曰:「畫也畫不成。」曰:「如何是境中人?」師曰:「且去,境也未識且討人。」又僧問:「一佛出世,震動乾坤。和尚出世,震動何方?」師曰:「甚麼處見震動?」曰:「爭柰即今何!」師曰:「今日有甚麼事?」有僧出禮拜,師曰:「道者,前時謝汝請我,將甚麼與汝好?」僧擬問次,師曰:「將謂相悉,卻成不委。」問:「如何是西來密密意?」師曰:「苦。」問:「一佛出世,普潤群生。和尚出世,當為何人?」師曰:「不徒然。」曰:「恁麼則大眾有賴也。」師曰:「何必!」乃曰:「且住得也。久立,尊官及諸大眾,今日相請勤重,此個殊功,比喻何及。所以道,未了之人聽一言,只這如今誰動口?」便下座,立倚拄杖而告眾曰:「還會麼?天龍寂聽而雨華莫作,須菩提幀子畫將去,且恁麼信受奉行。」問:「新到近離甚處?」僧曰:「廬山。」師拈起香合曰:「廬山還有這個也無?」僧無對。師自代云:「尋香來禮拜和尚。」問:「百骸俱潰散,一物鎮長靈。未審百骸一物,相去多少!」師曰:「百骸一物,一物百骸。」
次住上藍護國院,僧問:「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如何是聞?」師曰:「汝從那方來?」問:「善行菩薩道,不染諸法相。如何是菩薩道?」師曰:「諸法相。」曰:「如何得不染去?」師曰:「染著甚麼處?」問:「不久開選場,還許學人選也無?」師曰:「汝是點額人。」又曰:「汝是甚麼科目?」問:「如何是演大法義?」師曰:「我演何似汝演。」
次住金陵龍光院,上堂,維那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曰:「維那早是第二義,長老即今是第幾義?」乃舉衣袖曰:「會麼?大眾,此是手舞足蹈,莫道五百生前曾為樂主來。或有疑情,請垂見示。」時有僧問:「如何是諸佛正宗?」師曰:「汝是甚麼宗?」曰:「如何?」師曰:「如何即不會。」問:「上藍一曲師親唱,今日龍光事若何?」師曰:「汝甚麼時到上藍來?」曰:「諦當事如何?」師曰:「不諦當即別處覓。」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且問小意,卻來與汝大意。」
師後住清涼大道場,上堂,僧出禮拜次。師曰:「這僧最先出,為大眾答國主深恩。」僧便問:「國主請命,祖席重開,學人上來,請師直指心源。」師曰:「上來卻下去。」問:「法眼一燈,分照天下。和尚一燈,分照何人?」師曰:「法眼甚麼處分照來?」師乃曰:「某甲本欲居山藏拙,養病過時,柰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出來與他了卻。」時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祖禰不了,殃及兒孫。」曰:「過在甚麼處?」師曰:「過在我殃及你。」
江南國主為鄭王時,受心法於法眼之室。暨法眼入滅,復嘗問師曰:「先師有甚麼不了底公案?」師曰:「見分析次。」異日,又問曰:「承聞長老於先師有異聞底事。」師作起身勢。國主曰:「且坐。」師謂眾曰:「先師法席五百眾,今只有十數人在諸方為導首。你道莫有錯指人路底麼?若錯指,教他入水入火,落坑落塹。然古人又道,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鑊湯,鑊湯自消滅。且作麼生商量言語即熟,乃問著便生疏去,何也?只為隔闊多時。上座但會我甚麼處去不得,有去不得者為眼等諸根、色等諸法。諸法且置,上座開眼見甚麼?所以道,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珍重!」
師開寶七年六月示疾,告眾曰:「老僧臥疾,強牽拖與汝相見,如今隨處道場,宛然化城,且道作麼生是化城?不見古導師雲,寶所非遙,須且前進。及至城所,又道我所化作。今汝諸人試說個道理看。是如來禪、祖師禪還定得麼?汝等雖是晚生,須知僥忝我國主,凡所勝地建一道場,所須不闕,衹要汝開口,如今不知阿那個是汝口,爭答效他四恩三有?欲得會麼,但識口必無咎,縱有咎因汝有。我今火風相逼,去住是常道。老僧住持,將逾一紀,每承國主助發,至於檀越,十方道侶,主事小師,皆赤心為我,默而難言,或披麻帶布,此即順俗,我道違真。且道順好違好?然但順我道,即無顛倒。我之遺骸,必於南山大智藏和尚左右乞一墳冢。升沈皎然,不淪化也。努力,珍重!」二十四日安坐而終。
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一)與不可思議、不可說同義。謂佛之大功德超絕殊勝,非言語所能稱讚。 (二)梵語 atulya。古印度十大數之一。據新華...又名般舟三昧,因此三昧於成就時可以見到十方諸佛立於其前,故名。...(術語)冥者離諸相而冥寂,通者通融一切而無礙。是嘆真理之語也。戒本疏一上曰:理在冥通。同行宗記一上曰:體離言...(術語)自一佛至一佛,自一佛至多方之佛,授手,囑累法也。祖庭事苑四曰:泥洹云:佛將入滅,命羅漢十萬比丘授手,...於食前為眾生出少許食物而供養之。因散食施予曠野鬼神,故又稱散飯。供養之對像,通常為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名數)以上順現等之三業加不定受業之一業者。見唯識論七、俱舍論十五、百法問答抄三。【又】黑白等之四業:一黑黑...【清淨精進】 p0960 瑜伽四十二巻十九頁云:云何菩薩清淨精進?謂此精進、略有十種。一、相稱精進,二、串習精進,...指招感福德果報之業因,即布施等善根功德之總稱。據福力太子因緣經卷一載,若諸有情能勤修福因,則所獲之福果必極勝...【三千大千世界】 p0206 如一佛土中說。 二解 集論四卷二頁云:乃至一日一月週遍流光所照方處,名一世界。如是千世...(地名)舊稱罽賓。...【滅智】 p1211 顯揚二卷十六頁云:七、滅智。謂於有漏諸行滅中、滅靜妙離思惟,若知若見。餘如前說。 二解 入阿毗...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整個唯識的思想有三個重點: 第一個,如果你有志於臨終的正念,你最好把今生的人事因緣慢慢地放下。因為,你越攀緣...當我們產生煩惱的時候,就有了此岸和彼岸;當我們當下承當,解脫、清涼、自在的時候,就無所謂此岸和彼岸。此岸和彼...淨土宗又稱蓮宗,是中國傳統八大宗派之一,唐宋以來,在民眾中廣為流傳,逐漸成為佛教主流宗派,其特色主要有四: ...修學佛法的過程就是不斷破除無始以來的貪瞋癡等一切諸漏,逐漸證悟佛性,但前提是通過戒定慧的不斷增長,才能在修行...倓虛大師原籍河北省寧河縣,生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民國六年(1917年)依河北省淶水縣高明寺印魁長老出家,同年...《無門關》第二則裡有百丈野狐的公案。 百丈和尚,凡參次有一老人,常隨眾聽法。眾人退,老人亦退。 忽一日不退,師...【文】世人食肉,咸謂理所應然,乃恣意殺生,廣積冤業,相習成俗,不自覺知。昔人有言,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者是也。...問: 求生淨土的心念是否也屬貪念,請法師慈悲開示。 大安法師答: 求生淨土的心是不是貪念?求生淨土的心是願,發...
清涼泰欽禪師
【五燈會元】
上篇:天台德韶國師 | 下篇:靈隱清聳禪師 |
觀無量壽經說: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