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天皇道悟禪師,婺州東陽張氏子。神儀挺異幼而生知。年十四,懇求出家,父母不聽。遂損減飲膳,日才一食,形體羸悴。父母不得已而許之,依明州大德披削。二十五詣杭州竹林寺具戒。精修梵行,推為勇猛。或風雨昏夜,宴坐丘冢,身心安靜,離諸怖畏。一日,游餘杭,首謁徑山國一受心法,服勤五載。後參馬祖,重印前解。法無異說,依止二夏。乃謁石頭而致問曰:「離卻定慧,以何法示人?」頭曰:「我這裡無奴婢,離個甚麼?」曰:「如何明得?」頭曰:「汝還撮得虛空麼?」曰:「恁麼則不從,今日去也!」頭曰:「未審汝早晚從那邊來?」曰:「道悟不是那邊人。」頭曰:「我早知汝來處也。」曰:「師何以贓誣於人?」頭曰:汝身見在。」曰:「雖然如是,畢竟如何示於後人。」頭曰:「汝道誰是後人?」師從此頓悟。罄殫前二哲匠言下有所得心。後卜荊州當陽紫陵山,學徒駕肩接跡,都人士女,向風而至。時崇業寺上首以狀聞於連帥,迎入城。郡之左有天皇寺,乃名藍也,因火而廢。主僧靈鑒將謀修復,乃曰:「苟得悟禪師為化主,必能福我。」乃中宵潛往哀請,肩舁而至。時江陵尹右僕射裴公稽首問法,致禮勤至。師素不迎送,客無貴賤,皆坐而揖之。裴公愈加歸向。由是石頭法道盛矣。
師因龍潭問:「從上相承底事如何?」師曰:「不是明汝來處不得。」潭曰:「這個眼目,幾人具得?」師曰:「淺草易為長蘆。」僧問:「如何是玄妙之說?」師曰:「莫道我解佛法好!」曰:「爭柰學人疑滯何?」師曰:「何不問老僧?」曰:「即今問了也。」師曰:「去,不是汝存泊處。」元和丁亥四月示疾,命弟子先期告終,至晦日大眾問疾,師驀召典座,座近前,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拈枕子拋於地上,即便告寂。壽六十,臘三十五。以其年八月五日,塔於郡東。
﹝按景德傳燈錄稱,青原下出石頭遷,遷下出天皇悟,悟下出龍潭信,信下出德山鑒,鑒下出雪峰存,存下出雲門偃、玄沙備,備再傳為法眼益,皆謂雲門、法眼二宗來自青原石頭,雖二家兒孫,亦自謂青原石頭所自出,不知其差誤所從來久矣。道悟同時有二人,一住荊南城西天王寺,嗣馬祖。一住荊南城東天皇寺,嗣石頭。其下出龍潭信者,乃馬祖下天王道悟,非石頭下天皇道悟也。何以明之?按唐正議大夫戶部侍郎平章事荊南節度使丘玄素所譔天王道悟禪師碑云:首悟,渚宮人,姓崔氏,子玉之後胤也。年十五依長沙寺曇翥律師出家,二十三詣嵩山受戒,三十參石頭頻沐指示,曾未投機,次謁忠國師。三十四與國師侍者應真南還謁馬祖。祖曰:「識取自心本來是佛,不屬漸次,不假修持,體自如如,萬德圓滿。」師於言下大悟。祖囑曰:「汝若住持,莫離舊處。」師蒙旨已,便返荊門,去郭不遠,結草為廬。後因節使顧問左右,申其端緒。節使親臨訪道,見其路隘,車馬難通,極目荒榛,曾未修削,睹茲發怒,令人擒師,拋於水中。旌旆才歸,乃見遍衙火發,內外烘焰,莫可近之,唯聞空中聲曰:「我是天王神!我是天王神!」節使迴心設拜,煙焰都息,宛然如初。遂往江邊,見師在水,都不濕衣。節使重伸懺悔迎請,在衙供養,於府西造寺,額號「天王」。師常云:「快活!快活!」及臨終時,叫「苦!苦!」又云:「閻羅王來取我也。」院主問曰:「和尚當時被節度使拋向水中,神色不動,如今何得恁麼地。」師舉枕子云:「汝道當時是,如今是。」院主無對,便入滅。當元和三年戊子十月十三日也。年八十二,坐六夏。嗣法一人,曰崇信,即龍潭也。城東天皇道悟禪師者,協律郎符載撰碑,乃與景德傳燈合其碑云:道悟,姓張氏,婺州東陽人,十四出家,依明州大德祝發,二十五受戒於杭州竹林寺。初參國一,留五年,大歷十一年,隱於大梅山。建中初,謁江西馬祖。二年參石頭,乃大悟。遂隱當陽紫陵山,後於荊南城東有天皇廢寺,靈鑒請居之。元和二年丁亥四月十三日,以背痛入滅,年六十,坐三十五夏。法嗣三人,曰慧真,曰文賁,曰幽閑。今荊南城東有天皇巷存焉。唐聞人歸登,撰南嶽讓禪師碑,列法孫數人於後,有天王道悟名。圭峰答裴相國宗趣狀,列馬祖法嗣六人,首曰江陵道悟。權德輿撰馬祖塔銘:載弟子慧海智藏等十一人,道悟其一也。又呂夏卿張無盡著書皆稱道悟嗣馬祖,宗門反以為誤。然佛國白續燈錄,敘雪竇顯為大寂九世孫,祖源通要錄中,收為馬祖之嗣,達觀穎以丘玄素碑證之,疑信相半。蓋獨見丘玄素碑,而未見符載碑耳。今以二碑參合,則應以天皇道悟嗣石頭,以慧真、文賁、幽閑嗣之,而於馬祖法嗣下增入天王道悟,以龍潭、崇信嗣之,始為不差誤矣。
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術語)顯雜修之失之語。謂雜修行者,萬人中無一人得往生於彌陀之報土中者。...(術語)法相家所立四重出體之一。法有實體,有假立,四塵為實體,如四塵所成之瓶為假立。依之而為攝假法使歸實體,...【[(醫-酉)/土]濕弗羅跋那】 此翻自在大聲。...梵名 Mūlasthānapura。印度古地名。位於西印度印度河之東岸。依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慈恩傳卷四等所載,謂其地當時...為我國十三宗之一。依攝大乘論,主張無塵唯識之義,兼立九識義,倡對治阿梨耶識,證入阿摩羅無垢識之宗派。又取弘通...三種慈悲之一,即心無分別,普救一切,不但對一切人類拔苦與樂,甚至擴展至一切有情動物,皆起憐愍愛護之心。...(術語)慈恩謂為世俗諦。義淨謂為覆俗諦。皆為於勝義諦之稱。單曰世諦或俗諦,亦同。世俗之道理也。寄歸傳四曰:覆...忘念者,煩惱相應念為體,散亂所依為業。...【增上慧學差別分別】 p1317 顯揚七卷五頁云:增上慧學差別分別者:若苾芻,於苦聖諦,如實知苦;於集聖諦,如實知...(流派)俱舍論九曰:如諸離系及婆羅門輸婆多,般利伐羅多迦等。異類外道,受持種種露形,拔發,杖烏鹿皮,持髻,塗...梵語 sarsapopama-kalpa。以芥子比喻劫期之悠長。又作芥城劫。如雜阿含經卷三十四、大智度論卷五等均載有此類譬喻,...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現在我們關鍵是要認識五根放逸的過患,一定要在這上面反覆衡量。以前的人講幾句就很明白,就會按這樣去做。但是今天...兒子事業有成,但其對金錢的追求真到了別無所求的程度。一天,父親給一向標榜自己心算能力很強的兒子出了一道題:一...那麼,願生西方極樂世界又有什麼樣的依據呢?他能得到什麼利益呢?這裡又進一步的說出了一句非常非常驚心動魄的話:...甲、論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為佛教入門之初步,亦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要圖。【書二】十 ●...在《地藏十輪經》中,說地藏王菩薩就是法界的如意寶、摩尼寶,向地藏王菩薩祈禱,雖然祈禱者的心願不同,所求不同,...在一個念佛堂講課,一個居士向師父訴苦:丈夫生意忙,天天在外應酬,晚上酒場多,十二點前很少回家,回來也是酩酊大...懺罪。我們每位道友,包括我也是這樣的認識,因為佛的教導假使經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一作...問: 末法時期善知識很重要,該怎樣選擇呢? 大安法師答: 末法時期善知識的重要性,就在於給你建立正信、正知、正...
天皇道悟禪師
【五燈會元】
上篇:施主婦人 | 下篇:龍潭崇信禪師 |
【宿住隨念智力】 p1023 瑜伽四十九卷十九頁云:若於種種有情眾中,謂於東方南西北方,種種名字,假設安立品類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