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雜語)又名三萬陀犍提Samantagandha,譯作普熏。道神足經四曰:彼世界有樹,三曼陀犍陀,晉雲其香普熏。稱讚諸佛...【有漏道】 又作世間道、世俗道,為『無漏道』的對稱。有漏之修道,係能招感人天等三界果報之行法,故稱有漏道。即...(術語)此為四種緣記中之法界緣起,具體的說明者,緣起之義理,窮極於此,是為華嚴一家之特色。其為緣起精神之點,...指魔所造作之種種邪業。網,喻難以脫離。即眾生為煩惱魔、天魔等所迷惑,難以脫離,猶如魚、鳥陷於羅網,不能脫出。...(術語)有一實我體之妄執也。唯識述記一本曰:說阿笈摩,除我有執。...頻婆,梵語 bimba,身影之義;以此帳之上繡有各種身形,故稱頻婆帳。翻譯名義集卷五(大五四·一一四三上):「梵雲...指密教中,誦持光明真言,為滅罪、除病、息災等所修之秘法。此法尤以滅罪為主。又稱光明供、光言法。一般之土沙加持...謂持戒之行為。受持佛陀所制之律法,能隨順戒體,動作身、口、意三業而不違法,稱為戒行。南山律宗立此為戒四別之一...行,行者,乃為寺院服雜役者。行童,即指為寺院服雜役之青少年或小沙彌。又稱童行、道者、童侍、僧童。據睽車志載,...又作知位次、善知位次、識次位、善識次位、明次位。為天台宗所立十乘觀法之第八。謂觀行者了知自己之位次而有所策進...凡十二卷。清代佛冤徹綱撰,性純等編。康熙三十六年(1697)刊行。內容包括佛冤住持內江古字山諸古禪院、成都府威鳳...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過去有一句話叫: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呢? 有四個人在一起談個人的理想。其中有個人說,我最...從前,有一個和尚,他每天誦念一部法華經,從經上他得知書寫這部經的功德是不可思量的。於是他就恭恭敬敬,一筆不苟...我們和觀世音菩薩最有緣啦~這可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自認證過的,他曾經就告訴過觀世音菩薩:汝於娑婆世界有大因緣。...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件事情就非常的重要。那麼怎麼把心準備好呢? 在《楞嚴經》裡...修道如果懂了《黃帝內經》,你就會更加謙卑,知道自己業障有幾分。業障重不重,從這個色身上就可以看出來了。為什麼...究竟是那一些業障纏繞我們解脫不了呢?歸納起來,有下列十種: 一、無慚: 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慚愧,也就是儒家講的無...念佛人臨命終時,注意臨命終時,阿彌陀佛發願都是臨命終時來接引,不是說你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現在我們...《三慧經》中說:山中揭鳥,尾有長毛;毛有所著,便不敢復去,愛之恐拔罷;為獵者所得,身坐分散,而為一毛故。人散...
瑞岩師彥禪師
【五燈會元】
台州瑞岩師彥禪師,閩之許氏子。自幼披緇,秉戒無缺。初禮岩頭,問曰:「如何是本常理?」頭曰:「動也。」曰:「動時如何?」頭曰:「不是本常理。」師良久。頭曰:「肯即未脫根塵,不肯即永沉生死。」師遂領悟,便禮拜。頭每與語,征酬無忒。後謁夾山,山問:「甚處來?」曰:「臥龍來。」山曰:「來時龍還起也未?」師乃顧視之。山曰:「灸瘡瘢上更著艾燋。」曰:「和尚又苦如此作甚麼?」山休去。師乃問山:「與麼即易,不與麼即難。與麼與麼即惺惺,不與麼不與麼即居空界。與麼不與麼,請師速道!」山曰:「老僧謾闍黎去也。」師喝曰:「這老和尚,而今是甚時節!」便出去。﹝後有僧舉似岩頭,頭云:「苦哉!將我一枝佛法,與麼流將去。」﹞師尋居丹丘瑞岩,坐磐石,終日如愚。每自喚主人公,復應諾,乃曰:!惺惺著他後,莫受人謾。」﹝後有僧參玄沙,沙問:「近離甚處?」云:「瑞岩。」沙云:「有何言句示徒?」僧舉前話。沙云:「一等是弄精魂,也甚奇怪。」乃云:「何不且在彼住。」云:「已遷化也。」沙云:「而今還喚得應麼?」僧無對。﹞師統眾嚴整,江表稱之。僧問:「頭上寶蓋現,足下云生時如何?」師曰:「披枷帶鎖漢。」曰:「頭上無寶蓋,足下無雲生時如何?」師曰:「猶有杻在。」曰:「畢竟如何?」師曰:「齋後困。」鏡清問:「天不能覆,地不能載,豈不是?」師曰:「若是即被覆載。」清曰:「若不是瑞岩幾遭也。」師自稱曰:「師彥。」僧問:「如何是佛?」師曰:「石牛。」曰:「如何是法?」師曰:「石牛兒。」曰:「恁麼即不同也。」師曰:「合不得。」曰:「為甚麼合不得?」師曰:「無同可同,合甚麼?」問:「作麼生商量,即得不落階級?」師曰:「排不出。」曰:「為甚麼排不出?」師曰:「他從前無階級。」曰:「未審居何位次?」師曰:「不坐普光殿。」曰:「還理化也無?」師曰:「名聞三界重,何處不歸朝?」一日有村媼作禮,師曰:「汝速歸,救取數千物命。」媼回舍,見兒婦拾田螺歸,媼遂放之水濱。師之異跡頗多,茲不繁錄。逝後塔於本山,謚空照禪師。
上篇:高亭簡禪師 | 下篇:玄泉山彥禪師 |
【命終冷觸生起差別】 p0815 集論四卷七頁云:修淨行者,臨命終位,於身下分,先起冷觸。不淨行者,臨命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