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七卷六頁云:一切世間,唯從如上所說諸因諸緣所起;非自在天我勝性等一因所起。此有何因?若一切成許由因者;豈不便舍一切世間由自在等一因生論。又諸世間,非自在等一因所起。次第等故。謂諸世間、若自在等一因生者;則應一切,俱時而生;非次第起。現見諸法次第而生;故知定非一因所起。若執自在隨欲故然;謂彼欲令此法今起,此法今滅,此於後時;是則應成非一因起。亦由樂欲差別生故。或差別欲,應一時生。所因自在,無差別故。若欲差別,更待餘因,不俱起者;則非一切唯用自在一法為因。或所待因,亦應更待餘因差別,方次第生。則所待因,應無邊際。若更不待餘差別因;此因應無次第生義。則差別欲,非次第生。若許諸因展轉差別,無有邊際;信無始故;徒執自在為諸法因,不越釋門因緣正理。若言自在,欲雖頓生;而諸世間,不俱起者;由隨自在欲所生故。理亦不然。彼自在欲,前位與後,無差別故。又彼自在,作大功力,生諸世間;得何義利?若為法喜生諸世間;此喜離餘方便不發。是則自在,於法喜中,既必待餘;應非自在。於喜既爾;餘亦應然。差別因緣,不可得故。或若自在生地獄等,無量苦具,逼害有情;為見如斯發生自喜。咄哉何用此自在為。依彼頌言:誠為善說。由險利能燒,可畏恆逼害,樂食血肉髓,故名魯達羅。又若信受一切世間,唯自在天一因所起;則為非撥現見世間所餘因緣,人功等事。若言自在待餘因緣,助發功能,方成因者;但是朋敬自在天言。離所餘因緣,不見別用故。或彼自在,要餘因緣,助方能生,應非自在。若執初起,自在為因;餘後續生,待餘因者;則初所起,不待餘因,應無始成。猶如自在。我勝性等,隨其所應,如自在天,應廣徵遣。故無有法,唯一因生。奇哉世間,不修勝慧;如愚禽獸,良足可悲。彼彼生中,別別造業,自受異熟及士用果,而妄計有自在等因。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戒本疏·三十舍墮法:「盡形壽藥,若加法者,無過形義,受法不失。無病而服,但犯吉羅。不作法者,具足七罪(非時、...指天台圓教十信位之菩薩。階位相當於法華經卷六法師功德品之六根清淨位。此類菩薩了知斷惑之十信,信信皆通,具足十...羯磨疏·序:「學雖多位,誠戒居先。豈不以眾善宏基,依因之所本也?」濟緣記釋云:「別明中,初科,上句躡前三學,...本化,謂久遠實成「本佛」之教化。本化四菩薩,指佛在久遠本時所教化之四位菩薩。法華經卷五從地踴出品載,佛入滅後...【苦諦有二種】 p0847 顯揚二卷一頁云:苦諦者:此有二種。一、世俗諦所攝,二、勝義諦所攝。世俗諦所攝者:如...因明用語。於因明論式中,立(立論者)、敵(問難者)雙方共同認可立論之事物為實在,稱為共許。又稱立敵共許法、同...(界名)同疑城胎宮。為胎生者之宮殿,故云胎宮。為七寶宮中之胎生,故云宮胎。觀經定善義曰:雖得往生,含華未出,...【無記業】 p1053 瑜伽九卷六頁云:無記業者:謂非無貪無瞋無癡為因緣,亦非貪瞋癡為因緣業。 二解 瑜伽九十卷三頁...梵語 bhiksu(比丘)之意譯。因比丘必得入於涅槃,而令魔王及魔人民怖畏,故稱怖魔。大智度論卷三(大二五·八○上...(菩薩)梵語曼殊室利。譯為妙吉祥。舊稱文殊菩薩。...(術語)圓妙之聲音。謂佛語也。楞嚴經曰:願佛哀愍,宣示圓音。...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阿難!若諸國土,州縣聚落,饑荒疫癘,或復刀兵,賊難斗諍,兼餘一切厄難之地,寫此神咒,安城四門,並諸支提,或脫...趙州禪師,與他的侍者文遠對話: 師因與文遠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云:這裡好造一個巡鋪子。 文遠便去彼中立,云:...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我國的四大名山、四大叢林、四大禪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場。在...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此二句,名莊嚴形相功德成就。 佛本所以起此莊嚴功德者,見日行四域,光不週三方,庭燎在...
【汝等有學未盡輪迴,發心至誠取阿羅漢,不持此咒而坐道場,令其身心遠諸魔事,無有是處!】 外凡位菩薩的特色,這...
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人生好比一幅巨大的地形圖。如果說精明是起伏的丘陵,那厚道就...
但是我們為什麼經常被妄想纏繞,揮之不去呢?就是我們娑婆世界佛寶的力量太薄弱了,大部分遇到的都是妄想的境界。你...
我們看第三個,辛三的說法教化。看經文。 華光如來,亦以三乘教化眾生。舍利弗!彼佛出時,雖非惡世,以本願故,說...
一因生起諸法道理不成
【法相辭典】
【一因生起諸法道理不成】 p0018
上篇:一切如理無間宣說圓備 | 下篇:一業引一生多業能圓滿 |
(術語)一物之生,親與強力者為因,疏添弱力者為緣。例如種子為因,雨露農夫等為緣。此因緣和合而生米。大乘入楞伽...
盡形壽藥不作法具足七罪
十善菩薩
戒為眾善宏基依因所本
本化四菩薩
苦諦有二種
共許法
宮胎
無記業
怖魔
大聖妙吉祥
圓音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大藏經】最上乘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受持供養楞嚴咒的種種功德
趙州和尚的耳刮子

十方叢林的警策格言

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至誠懇切的心,啟動了咒語的力量

精明不如厚道,計較不如坦誠,強勢不如和善

用妄想造業 得虛妄果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