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二十五卷十二頁云:道亦名為菩提分法。此有幾種?名義云何?頌曰:覺分三十七。謂四念住等。覺謂盡無生。順此故名分。論曰:經說覺分,有三十七。謂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盡無生智,說名為覺。隨覺者別,立三菩提。一、聲聞菩提。二、獨覺菩提。三、無上菩提。無明睡眠,皆永斷故;及如實知已作已事,不復作故;此二名覺。三十七法,順趣菩提;是故皆名菩提分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指方等三昧之懺法。又作方等懺。即行方等三昧時,誠心懺悔六根之罪障。(參閱「方等三昧」1441) p1442...(一)財施與法施。(一)以衣服、飲食、田宅、珍寶等施與他人,稱為財施。(二)說法使人聞受,則稱法施。財施有盡,法施...(1913~)浙江紹興人。交通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旋赴德國研究電機工程。氏為旅美航業鉅子,篤信佛法,與張澄基博士...【愛非愛及俱相違分別】 p1205 瑜伽三十六卷二十一頁云:云何名為愛分別?謂緣淨妙可意事境、所生分別。云何名為非...(一)(1610~1666)明末臨濟宗僧。延平府(福建南平)人,俗姓連。清世祖賜號明覺,字憨璞,世稱明覺性聰或憨璞性聰...(流派)Ārya-mūlasarvāstīvāda-nikāya,譯曰聖根本說一切有部。小乘分派之名。見寄歸傳一。...楞嚴經所說三智之一,即凡夫和外道之智。...三聚淨戒是總括大乘菩薩一切戒律的三個分類,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三聚淨戒這個名稱最初見於陳、隋之際...【為性哀愍】 p1176 瑜伽二十五卷一頁云:云何名為為性哀愍?謂於他所,常起悲憐,樂與其義,樂與其利,樂與其樂,...原為古代大臣朝見天子時所執之手版,有備忘作用。用木、角或竹製成;禪林中,師家接化學人時用之。長三十八公分餘,...【無著無縛解脫心迴向】 修唯識行,十迴向位的第九位。此位菩薩,於所攝善根,離憍慢等所有縛著,得解脫心,行所修...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一、念佛, 念佛具足十號,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無量,能拔除眾生之苦,我欲與佛一樣; 二、念法, 念如來所說之...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佛珠突然斷了,你大可不必如此驚慌。一切唯心造,心無惡念就好! 第一、你必須要知道,佛珠是用...生長在非洲荒漠地帶的依米花,默默無聞,少有人注意過它。許多旅人以為它只是一株草而已。但是,它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清...問: 請問如果沒有進佛門的人,也就是說沒有皈依的人是否能讀誦大乘經典? 大安法師答: 雖然沒有進行形式上的皈依...參究這件事,要念念分明,心心清澈;念念分明則無妄想,心心清澈則無昏沉。衹要分明,妄想不除而自除;衹要清澈,昏...在《壇經》中,頓與漸的問題,是貫穿全書的一個主要問題。六祖大師正是圍繞這一問題來展開他一生教化的。因此,學禪...經文: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嗔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 ...人生有太多的缺陷,我們學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清除人生的種種缺陷。人生的缺陷有三種是最根本的,那就是:惑、業、苦...
三十七覺分
【法相辭典】
【三十七覺分】 p0201
上篇:三十六師句 | 下篇:三種無相義等 |
天台宗總賅一切萬有諸法之用語。又稱三千、三千世間。三千乃為彰顯天台圓教諸法本來一多相即、圓融互具、無增無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