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一百八十六卷八頁云:諸有此生眼不見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耶?乃至廣說。問:何故作此論?答:欲令疑者得決定故。如施設論說:死生智證通,云何加行?云何引發死生智證通?謂初修業者,於世俗三摩地。已善修習,善得自在,令起現前。為欲引發天眼通故;先取淨鏡面相;或日月輪星宮藥草燈燭末尼諸光明相,或大火聚,燒諸城邑,多逾繕那,焰洞然相。取是相已;由假想作意力,於不見位,能起光明,勝解相續,引發天眼。有時即於常眼處,所有色界大種所造淨天眼起;能見眾色,若好若惡;乃至廣說。或有生如是疑:諸有此生眼不見色,彼便不能引天眼耶?為令此疑,得決定故。顯雖此生眼不見色;而彼亦能引發天眼。故作斯論。又施設論說:天耳智證通,云何加行?云何引發天耳智證通?謂初修業者,於世俗三摩地,已善修習,善得自在,令起現前。為欲引發天耳通故;先取象馬車聲,或鐘鼓螺貝簫笛歌詠讚誦等聲,或四大聚互相扣擊所發音聲。善取如是諸聲相已;由假想作意力,於離聞時,能起諸聲;勝解相續,引發天耳。有時即於常耳處,所有色界大種所造,淨天耳起;能聞眾聲,或人非人。乃至廣說。由此復有生如是疑:諸有此生耳不聞聲,彼應不能引發天耳。欲令此疑得決定故。顯雖此生耳不聞聲;而彼亦能引發天耳。故作斯論。諸有此生眼不見色,彼依何法,引發天眼耶?答:如有一、得自性生念。先餘生中,眼曾見色。彼依此故;引發天眼。諸有此生耳不聞聲,彼依何法,引發天耳耶?答:如有一、得自性生念。先餘生中,耳曾聞聲。彼依此故;引發天耳。問:諸有獲得宿住隨念智者,亦能引發天眼天耳;此中何故不說?答:應說而不說者,當知此義有餘。有說:若於生盲者天眼,生聾者天耳,俱能引發者;此中說之。宿住隨念智,唯能引發彼類天眼;非天耳。所以者何?諸生聾者,無宿住隨念智故。要由他教,此智生故。是以不說。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術語)專觀一境而心不散也。觀無量壽經曰:專想不移。...【無倒性非顛倒性】 p1085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一頁云:由如實智,依處性故;名無倒性,非顛倒性。...(一)為六成就中之信成就。通常置於一經之首,例如「如是我聞」中之「如是」,乃表示深信此經所記載者,皆係佛陀親口...(雜語)寺中如法,三寶清淨,則供養於此者,可得無量之福果,是為良福田。若寺中非法聚會,眾僧不如法,則不生福利...(譬喻)譬心於工巧之優伎者。楞迦經四曰:心為工伎兒,意如和伎者。五識為伴侶,妄想觀伎眾。...指有學問之僧侶。在日本,南都諸寺及高野山對於學僧,稱為學侶,意謂從事於學問之僧侶。高野山所謂三方,即指學侶、...指廬山慧遠等七人。 即宋代四明(浙江) 石芝宗曉法師取異代同修淨業之高德而立為蓮社七祖:始祖晉代廬山慧遠、二祖...【劬勞所作變異】 p0707 瑜伽三十四卷五頁云:云何尋思內事劬勞所作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或自或他,身疲勞性...(術語)彌陀之化土。邊地與懈慢國土也。邊地即疑城胎宮,真門自力念佛人所生之處,懈慢為懈慢界,要門諸行往生人所...(譬喻)以金雞譬初祖達磨之讖語。傳燈錄六(江西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羅,記達磨云:震旦雖闊無別路,要假侄孫腳...即地水火風四大中,風大之自性。即風具有動搖之性,可產生流引、增盛之作用,故能令四大所造物質相續變移至他方。俱...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回老房子。一層樓貫通的走廊盡頭,陽光斜灑一地,祖父母正祥和地打著二七十(一種四川樂山一帶才有的長條紙牌),看...【隨住如是諸佛國土。若入具足世路光定。由此定力。令彼佛土一切有情。得無礙智。能修種種清淨事業。隨住如是諸佛國...在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一個癡呆的人。他雖癡呆,但他知道勤儉,喜歡積蓄黃金。癡人為了能多積些黃金,到外做苦工...給大家講個朝三暮四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有個宋國人,養了一群猴子。猴子們特別聰明,可以幫他幹一些活。但遇上饑...(一)自覺篇 ◆一個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擁有財富的人,...無論前方是懸崖還是坎坷,水都毫無猶疑地勇往向前,形成瀑布、江河與大海。 富而不貪是一種布施,塵而不染是一種持...過去的已經過去,無法追回,而未來卻掌握在我們手中。放下過去,立足現實,面向未來,這是我們對待命運唯一積極的態...禮佛三拜之含義: (1)折伏憍慢心(2)見賢思齊(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
天眼天耳依何引發
【法相辭典】
【天眼天耳依何引發】 p0370
上篇:天眼與生得眼差別 | 下篇:火 |
【離欲惡不善法】 p1430 瑜伽六十三卷五頁雲;問:何因緣故,初靜慮中,說離欲已;復說遠離惡不善法?答:為欲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