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異門論八卷十五頁云:四種施者,一者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二者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三者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四者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云何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主,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能受施者,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何故此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成就;諸支分、諸資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不成就;是故此施,施者清淨,受者不清淨。云何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主,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能受施者,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是名有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何故此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不成就;諸支分、諸資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成就;是故此施受者清淨,施者不清淨。云何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者,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能受施者,亦具淨戒,住律儀,有依見,有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有施有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受者俱清淨。何故此施施者、受者俱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成就,諸支分、諸資糧,受者應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亦成就;是故此施,施者、受者俱清淨。云何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若有施者,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能受施者,亦不具淨戒,不住律儀,無依見,無果見,依如是見,說如是言,決定無施無果異熟;是名有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何故此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答:諸支分、諸資糧,施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施者不成就;諸支分、諸資糧,受者應修集,彼支分、彼資糧,受者亦不成就;是故此施,施者、受者俱不清淨。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不離不染墮難行】 p0337 世親釋八卷七頁云:於中不離不染難行者:不棄舍故;名為不離。謂於生死、不全舍離。亦不...(地名)國名。慧苑音義下曰:疏勒國,正名佉路數怛勒,古來此方在略呼為疏勒。又訛數音為疏。然此名乃是彼國一山之...【中品世間律儀】 p0362 瑜伽九十一卷十二頁云:又如有一、能速作意,於諸境界,而自攝斂;亦能觀彼所有過患,令不...【智清淨】 p1152 如四一切種清淨中說。 二解 雜集論十四卷四頁云:智清淨者:謂依止靜慮,於隨所欲陀羅尼門任持具...十五智德與十五斷德。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二十梵行品(大一二·四八一中):「譬如月光從初一日至十五日,形色光明漸漸...(術語)眾生往生,非由行者之思惟分別,乃依阿彌陀佛之本願力,自然即得往生也。...(術語)金剛界大日如來之住處。胎藏界為理門,其住處謂之廣大金剛法界宮(大日經),金剛界為智門,謂之不壞金剛光...【無顛倒業】 p1062 世親釋五卷二十頁云:無顛倒業者:卽是自知我今何假智故。謂我雖有利益安樂增上意樂;仍是顛倒...(術語)傳法正宗記曰:釋迦以化期為近,乃命迦葉,以清淨法眼及金縷僧伽梨衣付汝。一旦往拘尸那城右脅而臥。泊然大...【舍遠離軛】 p0974 瑜伽六十二卷二頁云:云何舍遠離軛?謂於遠離邊際臥具,遠離眾惡,人所習近,似寂靜室;遠棄舍...凡二卷。劉宋沮渠京聲譯。又作治禪病秘要經、禪要秘密治病經、治禪病秘要法經、治禪病秘要。收於大正藏第十五冊。內...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說:東方有國,名曰震旦,其土有山,號曰清涼。釋迦牟尼佛在印度三千年就說了這個山,在宋朝以前,...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說起跟佛陀結緣,當然造佛像、拜佛、供佛都可以,但是稱名,稱...選一則舊時的故事給大家:從前有一位書生,姓焦名雄,與數位同學赴京趕考。 有一天,他們將船停在岸邊,正好遇到一...汝書說得很熱鬧好聽,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決不肯說。汝把發願之話,當做平日實行之事,那一樣做得到。發願系所...修行之法門頗多,朝山也是學佛修行法門之一,其朝山真義有六: 一、朝山可培養我們人低聲下氣,消除我們的高傲之心...學佛後,不要去講碰運氣,或者去算命。想算一算什麼時候更好。這個心,都是偷心。尤其是在生活中,小錢靠努力,大錢...在商朝,商朝最後一個皇帝商紂王,商紂王有一天,有一個諸侯供養他一雙象牙做的筷子。這雙筷子紂王非常歡喜,心中就...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合稱為三寶,所以叫做皈依三寶。佛是覺義,所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阿...
四種施
【法相辭典】
【四種施】 p0403
上篇:四種智 | 下篇:四種道 |
【界差別觀六事差別】 p0866 瑜伽三十一卷三頁云:云何勤修界差別觀者尋思六事差別所緣毘缽舍那?謂依界差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