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九十七卷十頁云:云何世俗正智?答:五識相應善慧,及意識相應有漏善慧。五識相應善慧者:謂眼識相應善慧,乃至身識相應善慧。眼識相應善慧者:謂觀父母諸佛獨覺菩薩聲聞親教軌範,及餘尊重,同梵行等,所起眼識相應善慧。耳識相應善慧者:謂聽父母親教軌範,及餘尊重同梵行等所有善語,及聽諸佛聖弟子等三藏法教,所起耳識相應善慧。鼻舌身識相應善慧者:謂受用段食時所起三識相應善慧。此非一切,皆能起之;要觀行者,觀察段食而受用時,方能發起。意識相應有漏善慧,廣如前說。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佛名)釋迦一譯能忍。能忍而出現於五濁惡世之義也。梵網經義疏上曰:釋迦牟尼者,瑞應經譯為能儒,亦云能仁,又能...(一)乃繩索纏成一團或語言糾葛不清之意。 (二)又作一落索。文章之一段、一節稱為一絡索。為禪宗典籍中常見之詞彙。...【流轉還滅】 流轉門與還滅門。迷悟相對之一雙也。...悉曇字 (ca)。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又作遮、者。瑜伽金剛頂經釋字母品(大一八·三三八下):「左...【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p0381 瑜伽六十一卷七頁云:云何名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而不沉沒耽著嬉...(雜語)塑土為像也。陔餘叢考三十二曰:自佛法盛而塑像遍天下,然塑像實不自佛家始。史記:帝乙為偶人以象天神,與...即十尊面現忿怒相之明王。(一)焰鬘得迦(梵 Yamāntaka,意譯降焰摩,即大威德),(二)無能勝,(三)缽訥鬘得迦(梵...【八力】 p0067 瑜伽九十八卷十一頁云:復次諸阿羅漢,成就八力,如實領受貪瞋癡等,永盡無餘;不造諸惡,修習諸善...(經名)指不空所譯二卷之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而言,若言金剛界儀軌則為金剛頂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指地方誌書。在正法念處經卷六十八、華嚴經菩薩住處品、大悲經持正法品、大孔雀咒王經卷中、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名數)一、眾生忍,忍者忍耐也。諸眾生以種種惡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瞋恚,謂之眾生忍。二、無生法忍,忍者安忍也...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菩薩,這也是梵文的音譯,並且是簡譯,全譯是菩提薩埵。它的意思,菩提早覺,薩埵是有情,菩薩,便是覺有情。有情是...
有一本《物猶如此》的古書,收集了許多可歌可泣有關母愛的故事,以下摘取其中三則。 有個叫桓溫的人,一次前往四川...有一個故事,是關於對待真理的態度的,故事是這樣講的: 孔子周遊列國,有一天看到兩個獵人在指手畫腳,好像為了一...
諦法師專修淨業,予料其必得大利益。以彼撐持道場種種心,皆死盡無餘。 那麼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要讀懂幾個要點:一...
當佛陀回到迦維羅衛國時,大愛道瞿曇彌(即佛陀姨母,梵名摩訶婆闍波提)向佛陀頂禮後稟白:世尊!我聽說女人若能精...
1981年,24歲的如瑞削髮為尼,繼承通願老法師的遺願。34歲隻身返回五台山建十方尼眾的道場,未落髮時不知出家事多,...
生死輪迴是有根本的,佛教講:每一件事情會在我們生命出現事出必有因。我告訴大家,沒有一件事情會莫名其妙在我們生...佛陀時代,有位婆羅門國王名叫多味寫,平日信奉九十六種外道。一天,國王忽萌善心,欲行大布施,於是依照婆羅門教的...
世俗正智
【法相辭典】
【世俗正智】 p0510
上篇:世俗正見 | 下篇:世第一法 |
(術語)比丘尼之具足戒也。本律之說相,唯三百四十八戒,以大數而稱為五百。束為七聚:一,八波羅夷。二,十七僧殘...
能忍
一絡索
流轉還滅
左
王不自縱任不行放逸
塑像
十忿怒明王
八力
金剛頂經儀軌
地誌
二忍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什麼是菩薩

救拔母親出離生死
三八等於二十三

順境逆境都不能忘記求生西方

佛陀的姨母出家記

飄去的是雲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師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