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辛棄疾筆下的百姓村居和樂之景,是炎黃子孫敬老、愛老、孝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寫照。推而廣之,更是泱泱華夏自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浩蕩胸襟。
然而,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老苦為八苦之一,人人皆有。佛法以智慧燭照生命的真實:「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鐘。假饒金玉滿堂,難免衰殘老病。任是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所以淨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師特意指出:「所謂老老,在於以道自淑,養親之志,諭親於道。否則縱能奉養唯謹,不能令親身心究竟安樂,皆不得名為真老吾老。」在《印光法師文鈔》中,大師留下對老年人的諸多關懷慰問和諄諄叮囑,今略舉一二,值得一讀再讀三讀。
一、老年人如何學佛
1、勸以一心念佛為正行
念佛誦經,以至誠為本,唱讚與否,絕無關係。至於念法華經一卷,甚好。然以身忙及老之人,當宜常念淨土五經,則淨土法門之所以然,悉可略知。念佛要心中念得清楚, 口中念得清楚,耳中聽得清楚。從朝至暮念,從朝至暮聽。比貪多貪快,而含糊不清,功效懸殊也。
《復唐能誠居士書》
老年人固宜一心念佛。看大乘經論,不過明理性,種善根而已。若必欲現生了脫,請如到臨命終, 如墮大水火以求救而念佛。則必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否則難保定矣。
《復馬宗道居士書一》
居士以年將半百,身系樊籠,素未參尋知識。倘欲即生了脫,但當專主淨土一門。金剛法華,且先置之度外。待淨土大通,一心已得後,再行研究不晚也。若此刻便即從事,恐智力不給,得彼失此。一法未精,二利咸失耳。
《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禪宗,相宗,密宗,無一宗不好。然以年已半百之人,得仗佛力,能以具縛凡夫即了生死之法,而復致力於其仗自力之法門,雖能助淨業而圓通見解,誠恐心力不及,則以彼為正,以此為稍帶,必至難以得力。
《復李覲丹居士書七》
修行人外功內功皆當修。汝一向多方幫助各善舉,乃外功。一心念佛,乃內功。外功為助行,內功為正行。正助合行,利益甚大。然人至半百,來日無多,固宜偏重內功,少作外功。庶不至被善舉所轉,終至仍在娑婆也。
《複方聖照居士書五》
2、勸深信因仗佛力自己決定得生
亦有愚人,知見狹劣。謂己工夫淺薄,業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五逆十惡,將墮地獄,遇善知識,教以念佛。或滿十聲,或止數聲,隨即命終,尚得往生。觀經所說,何可不信。彼尚往生,況吾人雖有罪業,雖少工夫,校彼五逆十惡,十聲數聲,當復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棄,以致失此無上利益也。
《樂清虹橋淨土堂序》
吾人在生死輪迴中久經長劫,所造惡業,無量無邊。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滅盡煩惱惑業,以了生脫死,其難愈於登天。若能信佛所說之淨土法門,以真信切願,念阿彌陀佛名號,求生西方,無論業力大,業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顆沙子,入水即沉,縱有數千萬斤石,裝於大火輪船中,即可不沉而運於他處, 以隨意使用也。石喻眾生之業力深重,大火輪喻彌陀之慈力廣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否則縱令煩惱惑業斷得只有一絲毫,亦不能了,喻如極小之沙子,亦必沉於水中,決不能自己出於水外。……萬不可卑劣自居, 謂我業重,恐不能生,若作此想念,則決定不能生矣。何也,以心無真信切願,無由感佛故也。
《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無信願,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復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
《復朱德大居士書》
3、勸一心一意迴向往生
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迴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迴向西方,其餘功德,另去迴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如長壽無病,家門清泰, 子孫發達,諸緣如意,萬事吉祥等)。若求世間福報,不肯迴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
《與陳錫周居士書》
如來極勸眾生,發真信心,及切願心,持佛名號,求生淨土。當以供養三寶,守戒一生,一切所作,種種功德,不求來生人天福報,不求現世長壽康寧,唯求臨終往生淨土。則與佛誓願相契相合,感應道交,定滿所願。如人墮海,有船來救,若肯上船,即登彼岸。求人天福,不求往生,如不上船,難免沉溺。佛欲令汝超凡入聖, 汝卻願得有漏之福。福報一盡,永墮三途。如摩尼珠,用彈黃雀。所得者少,所失者多。可不惜哉,宜警省焉。
《與某居士書(代了餘師作)》
二、老年人與家庭
1、靜修安養
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號事,交與兒輩經理。自己作一個一事不理之閑人,日夕於清淨心中,念南無阿彌陀佛,及南無觀世音菩薩,必定可以現得身心安樂,臨終往生西方。女色一事,青年尚有所礙,何況衰老之年。汝已皈依佛法,欲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當斷愛慾。無論老妻少妾,通皆作道友,絕不作夫妻想。令彼日陪汝念佛,則汝便是他們的導師,他們便是汝的益友,彼此相助,其益甚大。將來同生西方,同親阿彌陀佛,及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又復同證真如妙性,同度普世界諸眾生,則何幸如之。
《致陳彥清居士書》
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頓好。心裡頭除過念佛外,別無一件事掛牽,則臨終時,方可無掛無礙。若現在還是樣樣放不下,看不開,則臨命終時,所有貪戀衣服,首飾,房屋,子孫之心,通通現前,如何能夠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方,則汝一生守節念佛,及所作種種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報了。汝現在尚無智慧,雖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決定求生西方。到了來生享福的時候,決定被福所迷,便要造諸惡業。既造惡業,必定就要墮於地獄,餓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種大苦,皆是現世念佛,不知決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光憐憫汝,恐汝後來或成此種景況,故預為汝設法。汝若肯依我所說,就不會因福得禍。
《示周餘志蓮女居士法語》
2、訓導子孫
後世人業重,情竇早開。十一二歲,便有慾念。慾念既起,無法制止。又不知保身之義,遂用手淫。如草木方生芽,而即去其甲,必致乾枯。聰明子弟,由此送命者,不知凡幾。即不至死,而身體孱弱,無所成立。及長而娶妻,父母師長絕不與說保身節欲之道。故多半病死,皆是由手淫及貪房事所致。故孔子答孟武伯問孝曰,父母唯其疾之憂。乃令戒房事。不戒房事,則百病叢生。能戒房事,則病少多矣。……壽康寶鑒,當為已知人事子弟之續命書。不但青年應當看,即老年也應當看。欲子弟長壽,全靠老年為之常談禍福耳。
《復真淨居士書》
3、賀壽戒殺
現在幻軀,乃從業報中來。報盡便休,無異曇花一現,何壽之足雲。今為隨順俗情故,姑且開此祝壽方便門。凡自己家中,或長者,或儕輩,或自身,舉行祝典時。切勿殺生宴客,浪擲金錢,妄造怨業。亦勿貪戀無足重輕之虛譽,徵文征詩,接收過情之稱許。作此虛文,對眾即為欺飾,問心適足慚汗。以故莫善於掃除一切俗尚,而從事於印造經像(有力則刻經造像,無力則寫經畫像)。仰以報四重恩,俯以濟三途苦。既能獲無量福慶,又可留永久紀念。此種勝舉,尊者居士,尤宜悉心提倡,留良榜樣與多眾看。若親戚朋友家,舉行慶祝時,亦勸准此行之,為造勝福。雙方所得功德,不可稱量。
《印造經像之機會》
4、喪葬用素
宜各節哀念佛,勿只學世間人,但取悅人耳目,不計於親之神識有益與否。又令嚴在生,既信佛法,現在喪葬,理宜順其素志,概勿用葷。凡祭神,供靈,待客,均用素,此比放生若干功德更大。若不用素,則畢此喪葬,所殺物命,為數甚多。忍令吾親,因我等行孝,而與此無數之生命,結此殺業乎。
《致郭輔庭居士書》
汝等既知佛法,當依佛法,令親神識得益為事,不可徒為哀毀,令存亡兩無所益。至於喪祭,通須用素,勿隨俗轉。縱不知世務者,謂為不然,亦任彼譏笑而已。喪葬之事,不可過為鋪排張羅。做佛事只可念佛,勿做別佛事。並令全家通皆懇切念佛,則於汝母,於汝等諸眷屬,及親戚朋友,皆有實益。有財力,多做功德,若喪事用度無出,即以之辦喪事亦可,切勿硬撐架子,至有虧空,後來受窘,則不必矣。
《復周孟由昆弟書》
三、老年人與重病
世人多以人情為事,人無不求消災延壽者,故加念藥師佛。實則阿彌陀佛,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威神功德,悉皆齊等,非念阿彌陀佛,不能消災延壽也。
《復(又真師、覺三居士)書》
閣下但生信心,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再起別種念頭。果能如是,壽未盡則速得痊癒,以專一志誠念佛功德,便能滅除宿世惡業,猶如杲日既出,霜雪即化。壽已盡則即能往生,以心無異念,即得與佛感應道交,故蒙佛慈接引往生也。閣下若信此話得及,則生也得大利益,死也得大利益。
《復裘佩卿居士書二》
宜將一切家事,並自己一個色身,悉皆通身放下。以一塵不染心中,持萬德洪名 聖號,作將死想,除念佛求接引外,不令起一雜念。能如是者,壽已盡,則決定往生西方,超凡入聖。壽未盡,則決定業消病癒,慧朗福崇。若不如是作念,癡癡然唯求速愈,不唯不能速愈,反更添病。即或壽盡,定隨業漂沉,而永無出此苦娑婆之期矣。
《與方聖胤居士書》
四、老年人與臨終
無論老幼男女,貴賤 賢愚,在家出家,若肯生真信,發切願,至誠懇切念 佛聖號,無一不於現生臨終得往生者。世之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一以不依佛教,口說往生,心戀塵境。一以不教眷屬念佛,並不預說助念之利益,及瞎張羅,預先抹澡,換衣,問事,哭泣等禍害。及至臨終,眷屬不唯不助念,反為破壞正念。功敗垂成,事依俗見,令亡人沉生死苦海。可不哀哉。
《復獨山楊慧芳居士書一》
汝年已老邁,來日無多,宜將念佛利益,與家眷說。並及臨終助念之益,破壞之損,照文鈔,嘉言錄所說,為彼等說之,令其預知。庶不至臨終行落井下石之孝。又宜寫一章程,請二三同志為之證明。俾將死勿破壞正念,以成就正念。死後勿殺生,免添我業累。若不如此,天地鬼神當必鑒察。以此糾正俗知俗見,庶可得正念昭彰,隨佛往生也。
《復霽清居士書》
八十三歲老人,來日無多。……當汲汲念佛,以求往生。又須率其家人一致念佛,以作汝去世時,彼等悉能助念之預備。又須叮囑臨終不可預為洗身,換衣,及問事(此當預先交代),安慰,哭泣等。隨彼坐著死也好,睡著死也好,大家一口同音念佛。一直念至斷氣後,再過三點鐘後,再為安頓,萬不可早。不但老人死如是,即年青人死,也須如是。此末後最要緊之一大事。若不預為操練,及說其利害,未有不被眷屬瞎張羅所誤者。
《復慧明居士書》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豈可今日要死,且不願死,既貪戀塵境,不能放下,便因貪成障,淨土之境不現,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之境便現。境現,則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畫餅。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任彼前業,不去妄生計較。倘信願真切,報終命盡,便即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矣。
《復高邵麟居士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