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梵名 Airāvana。為因陀羅天所乘象王之名。又作伊羅缽那、[醫-酉+土]羅葉。此象長九由旬,高三由旬,常住於第一金...【癡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煩惱心所之一.癡又稱無明,以無明故,對事理顛倒,因果迷亂,義理全乖。《成唯識...【苦諦義】 p0841 瑜伽五十五卷十五頁云:苦諦義云何?答:煩惱所生行義。...(名數)一、內護,內者自己身心之心也。佛所制之大小乘戒,持人之身心,使離三業之非,使成菩提之果者。二、外護,...(術語)Vinaya,新雲毗奈耶。舊云毗尼。律藏之梵名也。楞嚴經曰:嚴淨毗尼,弘范三界。疏曰:毗尼,此雲善治,亦即...謂僧侶臨齋食時,念五觀之偈。五觀偈,即僧侶於進食前所應作之五種觀想,即:(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即思量食物供...(術語)一切之有為法不必分析壞滅事體而使為空,其事體本為空無也。蓋因緣生之法,如夢如幻,無實性也。觀如此當體...(術語)大日如來生出北方金剛護菩薩之三摩地也。出生義曰:自一切如來大悲鎧胄門而生金剛護。...(術語)稱如來以種種善巧之神變悅可眾心而攝化之之作業也。大日經悉地出現品曰:佛又告金剛手:諸如來有意生名業作...【外受】 p0491 雜集論十卷二頁云:外受者:謂因外身所生受。緣色等處為境界故;依他身生故;名外。 二解 集異門論...謂邪見、我見、常見、斷見、戒盜見、果盜見、疑見等七種妄見。不解正理,以非為是,以邪為正,不正確之推度堅執,稱...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中國佛教史上,曾出現過許多詩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無可、皎然,宋代的遵式、志南,明代的傳燈、懷讓等。但女詩...在《唯識學》上,色法有二種:一個叫業果色,一個叫定果色。 一、業果色。 比如說,你今生為什麼長這個德行呢?這跟...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這裡貧是指無財,耗是家破。多逢,是說不善之人,處處遭遇的處境。憂愁生於內心,患難產生於...【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者,諸國王大臣之類是也;有人而人者,諸小臣及平民衣食饒足,...我們禪宗的根本法門的教外別傳,直指人心,明心見性,視妄心為根本道障。但對於剛學佛的初修者來說,卻需要一個大妄...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恆沙如來為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1、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係,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首楞嚴王三昧》它所破的當然是煩惱。我們剛剛講過煩惱它是有根本的,什麼是根本呢?《楞嚴經》講生滅心或者講妄想...
受生命終證
【法相辭典】
【受生命終證】 p0730 成唯識論三卷二十頁云:又契經說:諸有情類,受生命終,必住散心;非無心定。若無此識;生死時心,不應有故。謂生死時,身心惽昧,如睡無夢,極悶絕時。明瞭轉識,必不現起。又此位中,六種轉識,行相所緣,不可知故;如無心位,必不現行。六種轉識行相所緣,有必可知。如餘時故。真異熟識,極微細故;行相、所緣、俱不可了。是引業果。一期相續,恆無轉變。是散有心。名生死心,不違正理。有說五識此位定無。意識取境,或因五識,或因他教,或定為因。生位諸因,既不可得;故受生位,意識亦無。若爾;有情生無色界,後時意識,應永不生。定心必由散意識引。五識、他教、彼界必無。引定散心,無由起故。若謂彼定由串習力,後時率爾能現在前;彼初生時,寧不現起。又欲色界初受生時串習意識,亦應現起。若由惛昧,初未現前;此即前因,何勞別說。有餘部執:生死等位,別有一類微細意識,行相所緣,俱不可了。應知即是此第八識。極成意識。不如是故。又將死時,由善惡業,下上分身,冷觸漸起。若無此識;彼事不成。轉識不能執受身故。眼等五識,各別依故。或不行故。第六意識,不住身故。境不定故。遍寄身中恆相續故。不應冷觸由彼漸生。唯異熟心,由先業力,恆遍相續,執受身份。舍執受處,冷觸便生。壽暖識三,不相離故。冷觸起處,即是非情。雖變亦緣;而不執受。故知定有此第八識。
上篇:受異熟決定 | 下篇:受想立蘊因緣 |
【枯骨喩】 p0889 瑜伽八十四卷一頁云:又彼諸欲、喩枯骨者:令無飽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