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親釋八卷十三頁云:如是所說無分別智、當言依心?為依非心?若言依心;能思量故,說名為心。依心而轉,是無分別、不應道理。若依非心;則不成智。為避如是二種過失,故說此頌。此智所依,不名為心。不思義故。亦非非心。心所引故。此生所依、是心種類。亦名為心。無性釋八卷十一頁云:智是心法,故應依心。依止,於心而無分別,不應道理。心聲即是思想相故。若依非心;譬如眾色,不應成智。為解如是雙結過失,故說半頌。非思義種類者:謂無分別智所依非心。非思義故。亦非非心。為所依止,心種類故。以心為因,數習勢力,引得此位,名心種類。此即顯示智所依心,出過一切思量分別。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乃盛花之器具。又作華祴。於印度,供養高貴之人時,用以盛花而捧之。又據玄應音義卷八、窺基之阿彌陀經疏、智圓之阿...亦名:淨地結法院外遙結 羯磨疏·諸界結解篇:「(一、對僧界顯異)攝僧界法,同處結成。攝食界法,遙結乃就。何以...行宗記釋云:「今解中,初句立定。五下,申所以,初引五篇為比。由五篇中最初不犯,並謂對前犯相為言。此戒亦爾,對...大般若經云十一智: 一、世俗智 謂世間有漏之智,不能出離生死,故名世俗智。亦云名字智,謂但有其名而無其理...【二種根律儀】 p0030 瑜伽二十三卷六頁云:又根律儀,略有二種。一者、思擇力所攝,二者、修習力所攝。思擇力...(術語)天台謂三藏教。彼教精究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事相之法門,而理唯為偏真之空理,究理最為淺薄,故貶之為界內事...(一)梵語 sad anusmrtayah,巴利語 cha anussati-tthānāni。又作六隨念、六念處、六念法。即:(一)念佛,念佛之大...(經名)十卷,晉竺法護譯。佛自舌根放光照三千世界,光中生蓮華,華上諸佛出現,稱讚此般若,故云光讚般若。大般若...(術語)十智之一。證道諦之理之智也。...(一)財施與法施。(一)以衣服、飲食、田宅、珍寶等施與他人,稱為財施。(二)說法使人聞受,則稱法施。財施有盡,法施...【三學】 這是修行者所必須修習的三種修持,即一者戒學,二者定學,三者慧學。全稱為戒定慧三學。一、增上戒學,又...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大慧,已得自覺聖趣之菩薩,由於已了達於一切法性本無所有,離一切相,離言說相,覺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現量,已離於有...佛法是積極入世的,對於痛苦的態度是速當遠離。 當年佛陀出家就是有感於人生老病死的痛苦,為尋求一種離苦解脫之道...問: 十歲左右的兒童念誦什麼經咒比較對機?弟子希望孩子能夠開智慧,將來學佛求解脫。 慧律法師答: 十歲的小孩子...問: 助念不學佛的人,他能往生麼? 大安法師答: 在給不學佛的人助念時,一定要給他介紹淨土法門,給他講極樂世界...我們中國人信佛,大部份是神佛不分的,其實那些神佛不分的佛教徒,如果嚴格地說,他們不是佛教徒,而是神教徒。不過...我們如果沒有深入的研究唯識,對我們內心的狀態很容易作出錯誤的判斷。假設沒有第七意識,你會說:那我為什麼會有欲...淨土法門是易行難信之法。不僅一般的凡夫難信,就是二乘的聖者也難信;不僅二乘的聖者難信,就是菩薩也難信。因為這...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了起來,在中國這個有著古老傳統的國土上,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這裡,我想問大家的是,你...
無分別智所依
【法相辭典】
【無分別智所依】 p1081
上篇:無漏靜慮等定 | 下篇:無上正等菩提 |
(雜語)阿羅漢成道時,依無生智誦下四句偈。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後有。謂之四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