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識論五卷三頁云:此中有義、末那唯有煩惱障俱。聖教皆言三位無故。又說四惑恆相應故。又說為識雜染依故。有義、彼說教理相違。出世末那、經說有故。無染意識、如有染時,定有俱生不共依故。論說藏識決定恆與一識俱轉。所謂末那。意識起時,則二俱轉。所謂意識及與末那。若五識中隨起一識;則三俱轉。乃至或時頓起五識;則七俱轉。若住滅定,無第七識;爾時藏識應無識俱。便非恆定一識俱轉。住聖道時,若無第七;爾時藏識,應一識俱。如何可言若起意識、爾時藏識、定二俱轉。顯揚論說:末那恆與四煩惱相應,或翻彼相應。恃舉為行,或平等行。故知此意、通染不染。若由論說阿羅漢位無染意故,便無第七;應由論說阿羅漢位舍賴耶故,便無第八。彼既不爾;此云何然。又諸論言:轉第七識,得平等智。彼如餘智,定有所依相應淨識。此識無者;彼智應無。非離所依,有能依故。不可說彼依六轉識。許佛恆行,如鏡智故。又無學位、若無第七識;彼第八識、應無俱有依。然必有此依。如餘識性故。又如未證補特伽羅無我者,彼我執恆行;亦應未證法無我者、法我執恆行。此識若無;彼依何識。非依第八。彼無慧故。由此應信二乘聖道、滅定、無學、此識恆行。彼未證得法無我故。又諸論中,以五同法、證有第七為第六依。聖道起時及無學位,若無第七為第六依;所立宗因、便俱有失。或應五識亦有無依。五恆有依;六亦應爾。是故定有無染污意,於上三位,恆起現前。言彼無有,依染意說。如說四位無阿賴耶,非無第八,此亦應爾。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又稱均善論、均聖論。治城沙門慧琳撰。為南北朝時引發佛教界有關「神滅不滅」論爭之主要論文。作者慧琳乃劉宋高僧道...(名數)晉道安,初科節諸經而立三分。及後親光之佛地論來,果有三分之說。由是諸經皆科三分:一、序分,起本經之由...(1596~1674)明末清初臨濟宗僧。潮州(廣東)潮陽人,俗姓林。字木陳,號山翁。自幼即異於常童,及長,讀大慧禪師...(雜語)Siṁhanāda,譯曰師子吼。見良賁仁王經疏上二。...亦名:金河 濟緣記·釋受戒篇:「金河者,河中產閻浮金,故以為名。在拘尸城西北三四里,西至娑羅林不遠,即如來入...何等顯示差別?謂諸佛及已得究竟菩薩摩訶薩所示現諸蘊界處。...乃比喻三有、二十五有等生死迷界猶如牢獄。亦即比喻眾生在生死迷界中,因煩惱、業、苦等輾轉不盡,而難以超出迷界;...(術語)以五輪觀而成吾身為大日如來也。...又名遍大地法,一切善惡的心,名為大地,大地的心所有法,即受、想、思、觸、欲、慧、念、作意、勝解、三摩地等十個...【增益邊及損減邊】 p1317 無性釋一卷九頁云:於無,無因強立為有;故名增益。於有,無因強撥為無;故名損減。如是...(一)謂於人中為王,而蒙諸天護持者。此乃前世修中、下品之十善所得之果報。金光明經卷三(大一六·三四七上):「雖...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問: 佛家對於陰陽、占卜、推步盈虛、看天像這些怎麼看? 惟賢法師答: 佛家是反對的。《佛遺教經》都說過的,那些...《孟子》裡說:舜帝原來在歷山耕田,30歲時被堯起用,後來成了堯的繼任者。傅說(f yu)原來在傅岩為人築牆,被殷王...離殺生,得成就十離惱法 一、於諸眾生普施無畏。二、常於眾生起大慈心。三、永斷一切瞋恚習氣。四、身常無病。五、...書中語語真實,欲得佛法實益。但以未知淨土法門之所以,其心願便與佛願相違。世之修持求了生死者多矣。然每每以己愚...問: 我是一個虔誠信佛已皈依沒受戒的俗家弟子。我的家裡經常來很多的仙界眾生,還有許多的冥界眾生和有靈性的生命...清朝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鎮江的金山禪寺,由住持法磬禪師作陪,站在山頭上欣賞長江的風光。 乾隆看見江上熙來攘...大凡生存於斯世,每個人帶著宿世的業力或願力,在其人格傾向與個性特質上均會烙下或深或淺的印記。或有天生好樂權力...佛門、佛事,鐘用於祈壽、感化、超度眾生。在一口佛鐘上鑄有這樣的銘文: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
無染污意三位中有
【法相辭典】
【無染污意三位中有】 p1090
上篇:無有一切諸法體相 | 下篇:無色界中唯有二種作意 |
指懸掛遷化尊宿之像於真亭。據禪林象器箋喪薦門載,真,真儀之意,即遷化尊宿之肖像;遇尊宿遷化,有兩處可懸掛其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