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蘊足論一卷十四頁云:於第四中、且何名為虛誑語者?如世尊說:有虛誑語者,或對平正,或對大眾,或對王家,或對執理,或對親族,同檢問言:咄哉男子,汝知、當說;不知、勿說。汝見、當說;不見、勿說。彼得問已;不知、言知;知、言不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彼或為己,或復為他,或為名利,故以正知說虛誑語;不離虛誑。如是名為虛誑語者。何等名為有虛誑語者?謂於虛誑語,不深厭患,不遠不離,安住成就;如是名為有虛誑語者。何等名為或對平正?平正有三。一、村平正。二、城平正。三、國平正。此諸平正、聚集現前,同檢問時,名對平正。何等名為或對大眾?大眾有四。一、剎帝利眾。二、婆羅門眾。三、居士眾。四、沙門眾。此諸大眾、聚集現前,同檢問時,名對大眾。何等名為或對王家?謂諸國王、及餘宰輔理公務者。彼若聚集現前檢問,名對王家。何等名為或對執理?謂閑法律、固正斷者。此執理眾聚集現前,同檢問時,名對執理。何等名為或對親族?謂諸親族、聚集現前,同檢問時,名對親族。何等名為同檢問等?謂或為證,或究其身,眾集量宜,同檢問曰:咄哉男子,今對眾前,應以誠言具款情實。若於是事、見聞覺知;宜當宣說施設摽示。若於是事、無見聞等;勿當宣說施設摽示。如是名為同檢問等。何等名為不知言知?謂為耳識、曾受曾了,名為已聞。彼無耳識曾受曾了,隱藏如是想忍見樂,言我已聞。如是名為不知言知。何等名為知言不知?謂為耳識曾受曾了,名為已聞。彼有耳識曾受曾了,隱藏如是想忍見樂,言我不聞。如是名為知言不知。何等名為不見言見?謂為眼識曾受曾了,名為已見。彼無眼識曾受曾了,隱藏如是想忍見樂,言我已見。如是名為不見言見。何等名為見言不見?謂為眼識曾受曾了,名為已見。彼有眼識曾受曾了,隱覆如是想忍見樂,言我不見。如是名為見言不見。何等名為彼或為己?謂有一類、身行劫盜;王等執問:汝為賊不?彼得問已;竊自思惟;若實答者;必為王等或殺或縛,或復驅擯,或奪資財。我今宜應自隱自覆,自藏實事。故以正知說虛誑語。既思惟已;答王等言:我實不為不與取事。是名為己。何等名為或復為他?謂有一類、親族知友、行於劫盜。王等為證,執問彼言:汝知此人行劫盜不?彼得問已;竊自思惟:若實答者;我諸親友、必為王等或殺或縛,或復驅擯,或奪資財。我今宜應隱覆藏彼,故以正知說虛誑語。既思惟已;答王等言:我知親友、決定不為不與取事。是名為他。何等名為或為名利?謂有一類、多有所欲,多有所思,多有所願,作是思惟:我當施設如是如是虛誑方便,必當獲得可意色聲香味觸等。既思惟已;方便追求。故以正知說虛誑語。如是名為或為名利。何等名為故以正知說虛誑語?謂自隱藏想忍見樂,故思明瞭數數宣說施設摽示違想等事。如是名為故以正知說虛誑語。即於此中,何名虛誑?何名虛誑語?何名離虛誑語而說,名為乃至命終離虛誑語鄔波索迦第四學處?言虛誑者,謂事不實名虛。想等不實名誑。是名虛誑。虛誑語者:以貪瞋癡違事想說、令他領解,名虛誑語。即前所說鄔波索迦、於虛誑語、能善思擇,厭患遠離,止息防護,不作不為,不行不犯,棄舍堰塞,不拒不逆,不違不越;如是名為離虛誑語。是故說名乃至命終離虛誑語鄔波索迦第四學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勝義攝】 p1102 如十種攝中說。 二解 顯揚十四卷十頁云:勝義攝者:謂諸蘊等、真如相所攝。 三解 集論三卷九頁雲...乃唐代之景教寺院。又稱波斯寺、景寺。唐貞觀九年(635),基督教之分支─景教之聶士托裡(Nestorians)遣阿羅本(...(名數)一,息災為白,白著水色也。二,增益為黃,黃者金,又為地形也。此二者准上之形可知。三,敬愛為赤,世人愛...翻譯名義集卷二列舉出五位博通論藏,又擅長論議之論師,合稱為五論師。即:(一)阿濕縛窶沙論師,即馬鳴論師。相傳馬...(人名)醫王耆婆之譯名。善見律十七曰:耆婆者外國音,漢言活童子。何以名之活童子?時無畏王子,晨朝乘車,欲往見...位於浙江杭縣孤山山麓。本為清聖祖之行宮,雍正時改為聖因寺。本寺以風景馳名天下,位處西湖錦帶橋之西側,建築宏偉...佛陀行走時,足不著地有三種意義,即:(一)地有蟲,謂地上有蟲,或伏或走,佛陀以護生之心,恐傷其命,故行時足去地...【二種教授教誡相違之法】 p0045 瑜伽十三卷二十二頁云:又有二種師及弟子教授教誡相違之法。謂諸弟子,不能堪...指眼與目名稱雖異,實質上為同一物。即名異實同之意。如「性」與「體」、「一切」與「諸」即是眼目異名。[俱舍論光...(術語)菩薩四無所畏之一。菩薩說法,雖受聽者之難問,然得自由自在解決,故心中無所畏怖也。...(術語)二佛身之一。佛身解脫煩惱障,故名解脫身。唯識述記十末曰:言法身者,非三身中之法身也。佛得二名,離煩惱...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此人不久當成...
在佛陀的教言裡,經常會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們認為這是指魔王波旬,但實際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們的無明迷...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比丘對阿難尊者的多聞生起這樣的疑惑:阿難尊者過去世做了什麼善業,這一世能將佛...
佛陀訶責十種魔境的過失。 魔境產生的因由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當我看到水田邊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
初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佛成道時,已當濁世,況今末法,正入鬥爭。轉展陵夷,後之又後,皆賴此經神力,救拔餘生...走路時,最好邊走邊念佛 假如有人勸您說:「世間無常,人命難保。您走路的時候,最好要邊走邊念佛,隨時消災免難。...空是什麼?就是緣起無自性。這個不太好懂,第一次聽到,這個很深緣起無自性。沒關係師父慢慢地給你解釋,你聽得懂,...
虛誑語
【法相辭典】
【虛誑語】 p1166
上篇:喜俱行三摩地 | 下篇:虛妄分別有相無相 |
(經名)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譯。說比丘敬法敬師之儀則。...
勝義攝
大秦寺
四種色
五論師
活童子
聖因寺
佛行離地三意
二種教授教誡相違之法
眼目異名
決疑無所畏
解脫身
【大藏經】悲華經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大藏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念誦《普賢行願品》能得到五種果報

真正令我們受盡折磨的,是自己內在的魔王
阿難的多聞第一

魔境生起時應如何保持正念
空心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