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地經論二卷四頁云:極於法界者:顯示世尊證得果相殊勝功德。謂得窮極清淨法界如是法界、是修道果。又云:極於法界者:顯示世尊窮生死際、常現起作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殊勝功德,謂此法界者清淨故;窮生死際,常起等流契經等法;為當來世所化有情,如應如時,恆現起作利益安樂。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欲想、嗔想、害想。欲想是生起貪慾的思想;嗔想是生起瞋恚的思想;害想是生起害人的思想。...全一卷。唐代地婆訶羅譯。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列述三項咒文,即:(一)大輪金剛陀羅尼,若誦讀二十一遍,於人...【非學非無學見與非學非無學智】 p0722 發智論七卷十七頁云:云何非學非無學見?答:眼根、五見、世俗正見。雲...寂者寂靜,滅者滅無,擇滅無為,即體涅槃。涅槃者,生死之因果滅無,故謂之滅,是小乘之所歸趣也。...(雜語)禪林之語,謂晚參之前也。...(名數)一佛部,即諸佛之咒。二金剛部,即諸金剛神之咒。三蓮華部,即諸菩薩之咒。四寶部,即諸天之咒。五羯磨部,...禪林每隔五天一參之日。即每月五日、十日、二十日、二十五日。此外,朔望兩日別有祝聖上堂,通計之,恰為每五日一參...【現法果】 p0952 瑜伽九卷一頁云:與現法果者:有二因緣,善不善業與現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應知欲解...(名數)法相宗於世俗諦開四重,於勝義諦立四重,世俗勝義,合為八諦。瑜伽論六十四明兩種之四諦,唯識論九說勝義之...即參禪問答之意。又作問話。宋代以後之禪院,逢檀越及官人來向住持求陞座說法時,有選派一特定僧人向住持質問之慣例...指生觀與滅觀。生觀,即依順序觀十二因緣,從觀緣無明生行、緣行生識,乃至緣生生老死等次第生起之相;亦即由因向果...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
新加坡水彩畫家潘再雄(66歲)因重病入院急救時,病情惡化心臟停止跳動長達10分鐘。經醫生搶救恢復心跳醒過來時,他...有人在禪七中不斷地哭泣而無法打坐,他說:我不能打坐,我要回家了!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像我這麼壞的人還能修行...
坐禪的過程和我們人生的經歷一樣,二者具有共性。剛開始頭緒、想法總是很多,慢慢地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直接,也越來...美國一次輿論測驗,有一題為你認為人一輩子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是什麼。許多人認為,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從...
昔日,佛陀曾經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這世間有四種修行人,是哪四種呢?第一種人是身安樂心不安樂;...
六字洪名,曇鸞大師說是清淨法身,真實智慧。清淨法身就是無量壽,真實智慧就是無量光。無量光壽就是實相。 所以我...略說發心學禪行者,應須注意五法:一、聞。二、厭。三、願。四、覺。五、勤。 一、聞者:願樂聞法,以自照心,引生...
如果人們不相信有來世,不僅會導致很多的問題,也會影響他對死亡的看法。 前些年我們到印度去,看到恆河邊有很多人...
極於法界
【法相辭典】
【極於法界】 p1197
上篇:煩惱隨眠有二十種 | 下篇:極微無生無滅 |
(術語)謂二乘之法,即四諦十二因緣之觀行,以斷盡生死之苦之道也。法華經方便品曰:是故舍利弗,我為設方便。說諸...
三想
咒三首經
非學非無學見與非學非無學智
寂滅
參前
五部陀羅尼藏
五參日
現法果
八諦
問禪
生滅二觀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心臟停止10分鐘,知名畫家死而復活
聖嚴法師《從火坑裡跑出來》

如實知自心
做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身心安樂之行

這句名號對我們來說,就是命根子
學禪行者須注意的五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