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頁云:云何靜相?謂所行上地一切靜相。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雜名)比丘之住處,山中與聚落也。行事鈔上一之一曰:山謂蘭若,即上根也,世謂聚落。...非往生淨土之行業,乃以餘行而求往生淨土,稱為雜業。與「雜行」同。依往生禮讚所說,修雜業而往生淨土者,甚稀甚微...【逆觀還滅觀至無明】 p0929 大毗婆沙論二十四卷十五頁云:如契經說:佛告苾芻、我於爾時,作如是念:誰不有故...【有漏諸法差別】 p0552 瑜伽六十五卷十頁云:復次由五相故;建立有漏諸法差別。何等為五?謂由事故,隨眠故,...【十種佛】 p0101 佛地經論七卷二十頁云:又餘經說有十種佛。一、現等覺佛,二、弘誓願佛,三、業異熟佛,四、住持...【四靜慮差別】 p0448 瑜伽六十三卷六頁云:問:初二靜慮有何差別?答:第二靜慮中,三摩地圓滿,有差別故。問:第...【時解脫與不時解脫差別】 p0918 大毗婆沙論一百一卷十六頁云:復次依狹小道而得解脫,故名時解脫。狹小道者:...(雜名)法華最勝等論議之場處也。...【正智通世俗有及勝義有】 p0507 瑜伽七十二卷七頁云:問:正智、當言世俗有?當言勝義有?答:初正智、當言勝義有...唯識宗護法之說。謂第七末那識緣第八識之見分而起我執,第六意識則對一切法境,於我、法起執。即此二識遍計度諸法而...(雜語)又作觔斗,巾鬥。唐之俗語。為倒翻身也。斤是其本字,餘皆為假用。祖庭事苑七曰:斤斫木具也,頭重而柄輕,...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摩(mo)耶(ye) 南(nan)無(mo)僧(seng)伽...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
生命是輪迴的,很多人或多或少能夠知道自己的前世,這在修煉文化較為普遍的古代就更為常見。 蘇東坡的前世 蘇軾,字...信佛法眾行恭敬,恕己安人善教誨。不愚不恚不放恣,以法自御為常富。(佛說須賴經) 一、信佛法眾行恭敬 在人生的旅途...
釋迦世尊在世時,有一位有錢的長者,聽聞佛法之後,感覺到佛的真理是世間上沒有能比,所以是非常恭敬非常歡喜。這臘...
一個生死凡夫為什麼加罪障呢?因為我們的生命當中,每一個人在流轉當中,既有罪又有障,這種罪跟障的結合,就使令我...
反對素食的人的一種慣用的論點就:你們素食者是吃植物的,而植物也是生命。典型的說法是:你為什麼吃素? 動物是生...
關於佛法的修證,由於眾生同俱和佛一樣的無陋智性,本無差別,但因迷於事相,各各造業不同,迷惑的深淺也因之各別,...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後要老老實實,堅持過著佛門這種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課,自己能夠完成,不要定太多。然後...
如果說善導二種深信簡潔明快、直溯根源的話,那麼蕅益六信則縝密詳確、理事圓融,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總不失為...
靜相
【法相辭典】
【靜相】 p1378
上篇:隨德名 | 下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智力作業 |
(術語)法藏以為梵語,譯曰默擯。眾僧不與之交言語也。智者元照以為漢言,謂梵王於宮前立一壇,天眾不如法者則令立...
山世
雜業
逆觀還滅觀至無明
有漏諸法差別
十種佛
四靜慮差別
時解脫與不時解脫差別
論場
正智通世俗有及勝義有
六七能遍計
斤斗
【大藏經】十小咒註音版
【大藏經】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蘇東坡的前世後身
以法自御為常富

修行必須要有一顆恆心

沒學佛的人生是沒辦法規劃的,因為做不了主

為什麼不能吃動物,卻可以吃植物?

一句彌陀賅盡三藏教義

每天定一些功課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