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鈔·僧網大綱篇:「(合治之相)僧祇五種:……二者數犯五眾戒。」資持記釋云:「二中,五眾即是五篇。」(事鈔記卷七·一三·一三)
佛弟子文庫 > 南山律學詞典 > 正文
十種的善業,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術語)說真如一實之理之語也。又如來隨自意說,毫不為他曲示,故云實語。大日經疏一曰:真言者,(中略)真語如語...為主張萬物系無因而生之印度外道之一。又稱諸法無因宗、無因見論、無因論師、無因生論。外道十六宗之一,二十種外道...(名數)一、俱生思惑,與形俱生者,即於托胎於父母,愛惡之心生也。二、依見思惑,伴見惑而生之惑,即如因見外道而...(天名)Gaṇapati,又作迦娜簸底,我那婆底。譯曰歡喜。大聖歡喜天之梵名。毗那夜迦誐那缽底瑜伽悉地品秘要曰:誐...全一卷。彌勒三部經之一,六部經之一。全稱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又稱彌勒菩薩般涅槃經、觀彌勒上生經、觀彌勒經...(名數)密教說六大之體性本有常住,即胎金兩部理智之二法身也。蓋密教不如顯教別立無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諸法,不過...1、唯識論說,八識中的第八阿賴耶識為本識,其餘七識都叫做轉識,因皆由第八識所轉生的。 2、轉有漏的八識而成...即安住於 (a,阿)字本不生之三昧。全稱滿一切願出廣長舌相遍覆一切佛剎清淨法幢高峰觀三昧。又作法幢高峰觀三昧、...即眾生愚癡,不知罪福之因果,故貪愛吝惜財物,而無施與他人之心。灌頂經卷十二(大二一·五三三上):「世人愚癡,...指禁止女人進入道場之規定。乃以女性對修行僧在修行上有所妨礙,故禁其進入道場。諸經中多處記載女人具有三事隔(三...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
我以善心來對你,雖然我無求於你,但當我以善良的心來對你的時候,你不但不煩我,而且喜歡我,這就是我得到的善果。...
二別境五者:言念者,於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依為業。謂數憶持曾所受境,而不忘失。能引定故。 法師宣講:...
擔憂 庸人自擾是為難自己,讓自己每天神經緊繃、憂心忡忡只會使自己身心俱疲。生活裡總會有變數、總會有風雨,任誰...
知足一法是佛法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開示,常常點示。一般會把這個少欲、知足放在一起:少欲知足。什麼叫少欲?你對於...這八種大悚懼的事情就是要經常思維八種使我們感到害怕和悚懼的事情,這種悚懼可以使我們能夠盡早地脫離生死,讓我們...慈悲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 懂得了慈悲可貴的人,就懂得去善待別人、包容別人,更懂得如何去愛惜別...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國對比丘們說:恭敬老人有很大的利益,不曾聽過的事,可以獲得了解,使名聲遠揚,受到有智慧的人...
我們講到了四聖諦。那麼四聖諦從淨土宗正念的角度來說,我們選擇兩個法是必修的: 一個是思惟苦諦。我們要把娑婆世...
五眾戒
【南山律學詞典】
上篇:五百部 | 下篇:五眾相禮法 |
一無常想 二苦想 三無我想 四食不淨想 五世間不可樂想 六死想 七不淨想 八斷想 九離想 十盡想 次八念而辯...
十善
真語
無因外道
三種思惑
誐那缽底
彌勒上生經
密教六大
轉識
清淨法幢高峰觀三昧
貪惜
女人禁製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以善心對人,馬上有善報

令心明記不忘為性

人生有四事最為浪費時間

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佛說八種大悚懼的事情
慈悲充實了生命
老人是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