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sapta sat-purusa-dharmāh。又作七法、七知、七善、七善法。即:(一)知法,乃知悉經中所說之法,即了解能詮之教法有十二部經之別。(二)知義,乃分別說法所表詮之義理,於文字不壅塞。(三)知時,乃知悉適合修行之時宜,即適宜修止時修止,適宜修觀時修觀,乃至語默誦授皆適時而行。(四)知足,即知節、知量。乃知悉飲食、衣服、行、住、坐、臥等之節量。(五)知自,即知己。即了知自己之德多少,信戒聞施,乃至族姓、辯才等之分。(六)知眾,乃知悉集會大眾之族姓、身份等差別,而決定如何對機說法。(七)知尊卑,即知人勝如,又作知補特伽羅有勝有劣。乃知眾人德行之優劣。[北本涅槃經卷十五](參閱「七知」99) p9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Ssṁskāra,譯曰行。五陰之一。見勝鬘經寶窟中末。...(雜語)肉體之身上也。又謂人之肉團心。臨濟義玄語云:赤肉團上,有一無為真人。見傳燈錄十二義玄章。...何等和合相應?謂極微已上,一切有方分色更互和合。...【差別無差別正行】 p0930 辯中邊論下卷十五頁云:如是已說離二邊正行;差別無差別正行云何?頌曰:差別無差別...親近奉事三寶之義。梵語優婆塞即近事男,優婆夷即近事女。...【第八識舍時差別】 p0968 成唯識論三卷十頁云:阿賴耶名,過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偏說。異熟識體、菩薩將得菩提...禪林中,列於西序之主要職位,其職權在於統理大眾。相對於東序之知事而言,西序之首座、書記、藏主、知客、浴主、庫...傳戒是設立法壇,為出家的僧尼或在家的教徒傳授戒法的一種宗教儀式,亦稱開戒或放戒。就求戒的人說是受戒、納戒或進...(譬喻)長者置窮子於家為奴,付價使除糞尿,喻佛置小乘教,使小機除三界之見思。出於法華經信解品。三十七尊出生義...(經名)一卷,失譯,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之異譯,先出。度者,入之義也。...(界名)極樂世界也。阿彌陀經曰: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
現在,有不少信佛的人,捐了很多很多錢,給寺院和住持,認為這就是虔誠供養。 在佛教的《大般涅槃經》、《長阿含第...
《經》: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疏》:乘彌陀願力攝持,不為平昔妄想攀緣,傾動其心,...有一天,佛陀走出王舍城,到多根樹村。村中有一個婦人名叫藏喜,她看見佛陀遠遠地走來,身影散發也如同太陽般的光芒...
又是一天了,今天是十二月初一,第三個七現在開始了。功夫怎麼樣?小朋友不要去玩!一天到晚唏哩嘩啦的。看著看著你...這是正常情況,不能說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亂,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但是,要從專心念佛開始,你不能專心你就得找...
【原文】 至於保病薦亡,今人率以誦經拜懺做水陸為事。光與知友言,皆令念佛。以念佛利益,多於誦經拜懺做水陸多多...
年關已過,啟程出門工作的人多了起來,與此同時,有一種說法也多起來了。 有人認為,老話說:七不出,八不歸。因此...
末學障重福薄,無緣出家,煩惱深重,無有智慧。不過靠三寶的加持,依止印祖等善知識,自覺漸漸亮堂。現在不揣愚陋,...
七妙法
【佛光大辭典】
上篇:七佛讚唄伽陀 | 下篇:七見 |
密教金剛界賢劫十六尊中上首所安之慈氏菩薩(即彌勒菩薩),住於月輪,故謂為慈尊之月。 p5805...
僧塞迦羅
赤肉團上
和合相應
差別無差別正行
近事
第八識舍時差別
頭首
傳戒
糞除
度諸佛境界智光嚴經
十萬億佛土
【大藏經】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如何才算是真正的供養如來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
種小因得大果

修行千萬不能懶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才能專心

念佛的利益超過拜懺水陸太多了

七不出八不歸,你誤解了多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