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種有為、無為之滅。即擇滅、非擇滅、無常滅。據發智論卷二載:(一)諸滅是離系,稱為擇滅。(二)諸滅非離系,稱為非擇滅,以上屬無為法。(三)諸行散壞破沒亡退,稱為無常滅,屬有為法。[大毗婆沙論卷三十一](參閱「非擇滅無為」3714、「擇滅」6225)

(二)三種有為法之散壞破滅。即念念滅、相違滅、無餘滅。據四諦論卷三載:(一)隨一切有為法之剎那而落謝,稱為念念滅。(二)剎那相續之破滅,其性前後相乖,稱為相違滅。(三)如燈火之熄滅,滅後無餘,稱為無餘滅。此與順中論卷下所載念念壞滅無常、和合離散無常、畢竟如是無常等三種無常同義。

(三)斷除煩惱之道有三種,即:(一)未有滅,謂煩惱尚未生起而不令生起。(二)伏離滅,謂煩惱既已生起,由於世、出世之道現時不起。(三)永離滅,謂煩惱已伏住不起,遠離滅因,永滅無餘,故未來決不再生起。[四諦論卷三]

(四)指成唯識論卷八、成唯識論述記卷九本所列舉之三種滅諦,此係法相宗所說。法相宗謂苦、集、滅、道四諦中之滅諦,因具有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真如等三性,而設三滅諦之說,即:(一)自性滅,指遍計所執性。滅,乃不生之義。蓋以自性不生,假名為滅。(二)二取滅,指依他起性。二取,係指能取、所取;滅,擇滅之義。蓋以能取、所取之相本即不生,故稱二取滅。(三)本性滅,指真如。蓋真如之體本來寂滅,故稱本性滅。[辯中邊論卷中、成唯識論了義燈卷六末、成唯識論同學鈔卷八十五] p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