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乘起信論所說淨法薰習中,妄心薰習二義之一。與「意薰習」相對稱。謂凡夫及二乘人等,不覺阿黎耶本識,不知唯識無境,執著外界實有境界,於分別事識之中,厭離生死之苦,發心企求無上之道。(參閱「四薰習」1848、「薰習」6612) p1316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疑隨眠】 p1288 如隨眠有七種中說。 二解 品類足論七卷九頁云:疑隨眠云何?謂於諦猶豫。...【因力】 p0591 如四緣入諸靜慮乃至有頂中說。 二解 如二失壞因有二種失壞中說。...【業識為伴能感三種苦果】 p1221 瑜伽十卷四頁云:由業與識為助伴故;能感當來三種苦果。謂根初起所攝苦果,根圓滿...(術語)真理可證知,不可言說,涅槃經說四種之不可說,天台以明四教之理。...子題:尸羅波羅蜜、罪不可得、不罪不可得、持戒清淨 資持記釋云:「問中,彼論前雲,若於罪不罪不可得故,是時名為...為三十三觀音之一。相當於法華經卷七普門品所載(大九·五八上):「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梵名 Tejorā?yusnīsah 或 Usnīsa-tejorā?i。音譯帝儒囉施鄔瑟抳灑。為密教五佛頂之一,八佛頂之一。又作火聚佛...(譬喻)楞嚴經二曰: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視掌中庵摩羅果。以喻一目瞭然也。阿那律,為天眼第一。...(雜語)又曰齋退。謂午齋終後。...(術語)心中根本之思念也。或曰素志,或曰素懷,並同。玄義釋簽一曰:華嚴頓大,尚非本懷。行事鈔下二曰:訓諸佛本...宗鏡錄雲三種三觀:三種三觀者,謂以觀觀心,不出次第圓融之義,故有三種不同也。 一、別相三觀 別相三觀者,...(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
關於彌勒佛的一些情況,北傳的四部《阿含經》中,除了《增一阿含經》談得比較具體,其他三部經典要麼是沒有記載,要...
【阿難!一切眾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諸眾生,求三摩地,當斷世間,五種辛菜。】 佛跟阿難說,一切眾生,食甘...禪宗提倡不立文字。為了說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這一方便法門,就如渡船,是為了上彼岸,就如釣鉤,是為了捕到魚。...
今之世道,乃患難世道,雖曰念佛能滅宿業,然鬚生大慚愧,生大怖畏,轉眾生之損人利己心,行菩薩之普利眾生行。 現...
你也許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變自己所處位置的態度和方式。 1939年,德國軍隊佔領了波...
當我們談到修行佛法的時候,通常都會聽到人們說:我只有早晚才有一會兒時間誦經和念佛,白天都要忙於工作和照料家務...
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這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薩所發出的弘誓大願。地藏菩薩為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人有功德要藏起來,而且要把功德給別人,千萬不要去爭功。哪怕有功德,也要藏起來。不是你的功德,偏偏宣傳是你的功...
分別事識薰習
【佛光大辭典】
上篇:分別事識 | 下篇:分別相似過類 |
十六玄門釋之一。同於表詮。為「遮情」之對稱。謂張顯其所是,直示本有之性德。「遮情、表德」盛用於華嚴宗、真言宗...
疑隨眠
因力
業識為伴能感三種苦果
不可說
罪不罪不可得
延命觀音
光聚佛頂
掌中庵摩羅果
齋罷
本懷
三種三觀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大藏經】大乘離文字普光明藏經
【大藏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彌勒菩薩下生後的世界環境

吃這五種辛菜會毒你法身慧命
說話要說到用處,廢話無益

發菩提心方能消宿業

良好的心態才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度盡阿鼻苦眾生的地藏王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