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我之關係中,認識者本身為主觀,主觀所認識者為客觀。若認識者不受自身之個性或立場影響,來認知對像原有之面目,如此認識之真理即稱客觀之真理。承認此種客觀之真理,稱客觀主義;反之,則稱主觀主義。佛教中,相當於主觀之詞為「能觀」、「能緣」;相當於客觀之詞則為「所觀」、「所緣」。依大乘起信論之意,主觀,從顯現之狀態稱為能見相(見相、轉相),自認識作用面則稱為轉識;客觀,從顯現之狀態稱為境界相(境相、現相),自認識作用面則稱為現識,係由迷惑所產生者。即於其根本有無明,故產生主觀、客觀之分別心與分別作用,進而對此迷妄境界,生起執著心(三細六粗之說)。因此「真實之存在」遠離迷妄之主觀與客觀,此即意味「真實之存在」乃存在於主客觀未分之處。現代之哲學界以「主體」取代「主觀」一詞。主體與主觀之區別,在於「主觀」僅意味一種認識論上之用語;而「主體」則為含有行為與實踐之實踐論上之用語。(參閱「實在論」5785、「實證主義」5792、「觀念論」6960) p1534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佛之德號。佛於人中最尊最勝也。法華經序品曰: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梵名 Vibhajya-vādin,巴利名 Vibhajja-vādin。音譯毗婆闍婆提、毗婆闍縛地。又作分別論師、分別說部。指作分析論...尼連禪河和跋提河。佛在尼連禪河邊成道,在跋提河邊涅槃。...(名數)更開五種,該收般若之諸法。一實相般若(如上),二觀照般若(如上),三文字般若(如上),四境界般若。為...(書名)一卷,華嚴宗之初祖杜順著。約五教而明止觀。五教章冠經上一曰:杜順禪師乃文殊師利菩薩之化身。(中略)弘...(術語)以醍醐灌人之頂。喻輸入人之智慧也。今以為令人舒適之喻。顧況詩曰: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名數)大悲經說末法為萬年。說末法者惟此經。更無異說。正像之二時,諸經論所說不同,總有四種:一正法千年,像法...【無分別智行相】 p1082 世親釋八卷十四頁云:論曰:諸菩薩行相,復於所緣中。是無分別智。彼所知無相。菩薩行相、...六識者,第六意識。言意識者,依意根而起,了別法境之心王也。有四種之別: 一、獨頭意識 不與他之五識俱起,...(術語)謂諸佛如來之慈悲由十力與四無畏而起也。無量義經偈曰:戒定慧解知見生,三明六通道品發,慈悲十力無畏起,...【病等相】 p0938 雜集論六卷四頁云:病等相者:謂四大時分壽命變異。由四大乖違、齒髮疏落等,住時勢盡故。...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小乘佛教認為金錢是不潔淨的,如毒藥,似毒蛇,應該遠離它,出家的信徒不能接受金錢供養,不能儲存,進行一切的買賣...新來的小沙彌,按法師的吩咐,去另一座寺院送經書。幾百本經書由一匹棗紅馬馱著。 在途中,小沙彌一直緊緊地牽著馬...從前,有一位菩薩身為大國王,這位國王皈信三寶,奉行十善,品德高尚,德政遍及遠近。在國王的治理下,國內不使用武...在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件真人真事。這是一位新加坡華僑李木源居士 (現任新加坡淨宗學會居士林林長) 相信佛力的感應。他...講道容易體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戒難,信願全無總是閑;淨戒不持空...准提神咒在佛教史上流通的比較廣,有很多人專門修這個准提法。准提神咒也有很多的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在這裡列舉一...釋鑒空,俗姓齊,俗名君房,吳郡人。少年時,家庭貧窮,他雖然勤於學習,但卻難以持久。到了壯年,他吟詩作文,自然...虛雲老和尚誕於1840年,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溥儀五帝,於1959年以120歲高齡在雲居山真如寺安詳示寂。113歲時...
主觀
【佛光大辭典】
上篇:主讚 | 下篇:乏道 |
(雜語)塌薩為不蠲之義,關於其事也。阿勞之阿,為發語助辭。勞為勞擾。關事苦勞之狀,嘲人動作之詞也。服天方語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