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以馬之利鈍有四種不同,比喻眾生根機有四種分別。又作四馬喻。雜阿含經卷三十三列舉四種馬,比喻四種人悟入佛道之層次。(一)第一良馬僅須顧視鞭影即善能觀察御者形勢、遲速左右而隨御者之心;比喻聽聞其他聚落男女之疾病乃至死亡之無常苦,能生恐怖而依正思惟者。(二)第二良馬不能顧鞭影而自覺察,若以鞭杖觸其毛尾則能觀察御者之心;比喻眼見其他聚落男女之老病死苦,能生怖畏而依正思惟者。(三)第三良馬不能顧影及觸皮毛而隨人心,須以鞭杖稍侵皮肉,始能警覺而隨御者之心;比喻眼見聚落中善知識及親近之人受老病死苦,心生厭怖而依正思惟者。(四)第四良馬不能顧視鞭影及觸皮毛、稍侵膚肉,乃以鐵錐刺身傷及膚骨然後方驚,牽車著路始隨御者之心;比喻於自身親受之老病死苦,心生厭怖而依正思惟者。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八所言稍異。即以御馬者對馬匹之觸毛、觸皮、觸肉、觸骨等四種方法,比喻如來以四種法調伏不同根性之眾生。(一)說「生」即受佛語,如觸其毛而隨御者之意。(二)說生、老便信受佛語,如觸毛皮而隨御者之意。(三)說生及老、病始信受佛說,如觸毛皮肉而隨御者之意。(四)說生及老、病、死始信受佛語,如觸毛皮肉骨而隨御者之意。[別譯雜阿含經卷八、止觀輔行傳弘決(會本)卷二之五、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二] p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