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天台四釋之一。智顗以因緣釋、約教釋、本跡釋、觀心釋等四種方法解說法華經,稱為天台四釋。本跡釋,即依本地與垂跡二門以解釋法華經。多用於論述有關佛及弟子之事蹟,例如解釋「舍利弗等諸佛弟子」一句,若謂彼等為比丘之聲聞,則系就跡門而釋;若謂彼等原是菩薩,則系就本門而釋。(參閱「天台四釋」1342、「本跡二門」1965、「法華文句」3399) p196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一頓教,二漸教,三不定教也。齊朝已後江南諸師立此三教,用以判釋佛一代所說之法者也。頓教指華嚴經,漸教...(人名)Daśabalakāśyapa,又名婆敷迦葉,五比丘之一也。...以同一水源比喻諸法源於同一原理;尤指究竟成佛之一乘本源。大集經卷八(大一三·五○上):「諸法無二,無有分別;...亦名:貯綿褥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貯綿褥戒八十五。以此褥具,多生小細諸蟲,容損物命,違慈壞...【微細相】 p1250 瑜伽五十四卷十一頁云:微細相者:謂極微相。...【聚集相應】 p1297 雜集論五卷十六頁云:聚集相應者:謂方分聚色,展轉集會。如二埿團,相擊成聚。...謂四向四果之二十七種聖者。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後阿羅漢果之九無學,合稱二十七賢聖。此為成實論、中阿含福...【有漏道】 又作世間道、世俗道,為『無漏道』的對稱。有漏之修道,係能招感人天等三界果報之行法,故稱有漏道。即...子題:佛、佛陀、浮陀、佛馱、步他、浮圖、浮頭、法、達磨、曇無、曇摩、僧、僧伽、和合眾、寶有六義 戒本疏·釋皈...梵語 citta-mātra。宇宙所有存在皆由心變現,心外無任何實法存在。亦即心為萬有之本體,唯一之真實,華嚴一乘十玄...(名數)法相宗所立,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雖有客塵煩惱,而自性清淨,湛如虛空,離一切分別之相,言語道斷,心行處...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多。對於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來說,面對如此浩瀚的經典,難免望...
我們生活在欲界,自然飲食的慾望也就熾盛。財食往往是分不開的,追名逐利不外乎吃好喝好。很少人知道其中的過患,我...
來寺院燒香的人很多,由於發心不一樣、目的不一樣,學佛後的取舍也不一樣。 有的人來到寺院就是為了求財,如事業順...佛教有命濁的說法。人類共同的惡業增長、熾盛,會引起短壽的果報,此為末世之際的命濁。唐玄奘的弟子窺基大師在《妙...
(上) 古印度時,世尊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城毗訶羅山的七葉樹窟。當時城中有一位居士名散陀那,喜好游...
第三十三 蒙光觸身獲益願: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皈依對我們有什麼大好處呢?可分為八點: 一、入佛弟子。這一次諸位參加打七,我想大家已體會到什麼叫入佛弟子,也...
華德,是妙音菩薩能救護娑婆世界諸眾生者,是妙音菩薩如是種種變化現身,在此娑婆國土,為諸眾生說是經典,於神通變...
本跡釋
【佛光大辭典】
上篇:本跡相攝 | 下篇:本高跡下 |
(行事)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廣大,經說之,西天每作之。寄歸傳四曰:但西國諸寺,灌沐尊儀,每於禺...
南中三教
十力迦葉
一源
兜羅貯蓐戒制意
微細相
聚集相應
二十七賢聖
有漏道
三寶名義
唯心
四種涅槃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在家佛教徒必讀經典

飲食知止足,常樂在空閑

佛弟子是否應該求財?
十惡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蒙光觸身獲益願
皈依後的八大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