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說教者之學解行證愈深,地位愈高,則所說之法亦愈有份量,愈受世人所尊重。故於佛教之典籍中,多署有作者之名,此乃為使書中所記載之法義,受人尊重崇信。[往生論註卷上] p2270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違害苦中有八苦】 p1256 瑜伽四十四卷十三頁云:違害苦中,復有八苦。一、諸在家者,妻子等事損減生苦。二、諸出...謂無始以來即恆常存在之無明。為生死流轉之根本惑體。平等法界之理不達,妄隔平等之理性,稱為無明;又如是闇惑之心...(雜名)有外道,自負論議之力最大,名為論力。止觀輔行十曰:大論云:有外道名論力,自謂論議無與等者。其力最大,...香染之袈裟。香,乃梵語 gandha(乾陀)之譯,係香樹名。即以乾陀樹皮所染成之黃赤色袈裟,原屬佛制壞色之一種,最...(術語)取所對之法貪著而不離也。涅槃經十七曰:取著名為凡夫,一切凡夫取於色乃至著識。以着色故,則生貪心。生貪...《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是公元691年唐代高德義淨在南海室利佛逝國(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時的作品。書中...(人名)舍衛國有長者,生一女,頂上自然有一寶珠,因字雲寶珠。有來乞者,即取而施與,施已復生。年長詣佛所出家,...賢首五教儀雲病有二種: 一、粗 謂巧偽修行,於中又二: 一、內實破戒,而外現威儀,求名利故,狡猾故,...【見所斷等三業相對有幾果】 p0646 俱舍論十七卷十二頁云:已辯學等;當辯見所斷等。頌曰:見所斷業等,一一各...(雜語)數量之名。譯數十萬兆。見本行集經十二。...(術語)佛之德號。佛如有大力之牛王也。涅槃經十八曰:人中象王,人中牛王,人中龍王,人中丈夫。...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
《荀子》說: 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為甚。故贈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佛教講的三世因果的法則,是我們佛教徒最起碼要認知的道理。要相信它,要接受它,這對於我們自身修行、揚善止惡非常...
一、佛七的內涵 佛七,也稱打佛七,指的是淨業同修集中時間,在統一的地點,在規定的日期,灑淨結界,排除干擾,集...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薩戒,以五戒為基礎,什麼是戒?就是要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達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我們參禪為什麼開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實話頭無所謂死不死,之所以說死話頭,是說一成不變一門心思就參這個念...
問: 感恩師父遠道而來為我們講經開示。我的問題是:善導大師關於正行與雜行,正行五專念,萬修萬人去,雜行千人修...
於一切法唯有識性,隨聞勝解故;如理通達故;治一切障故;離一切障故。 如理思維到底是思維什麼道理呢?簡單地說,...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覺自己身邊的許多人與朋友都活在過去或未來中。 一部分的人他們日日在追憶中生活,為生命中某個...
因人重法
【佛光大辭典】
上篇:因人 | 下篇:因力 |
(617~?)朝鮮新羅之華嚴宗學僧。俗姓薛。二十九歲於皇龍寺出家。與義湘於新羅武烈王七年(660)欲渡海來唐(一說...
違害苦中有八苦
無始無明
論力外道
香袈裟
取著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
寶珠比丘尼
心病
見所斷等三業相對有幾果
毗婆娑
人中牛王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話說得失真
錯綜複雜的業因果報

【推薦】打佛七的利益和注意事項
惟賢長老《五戒、懺悔、發願》

參禪為什麼開不了悟

念阿彌陀佛後,還念八十八佛,這是雜修嗎

【推薦】修行時是要分別還是不分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