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本西國近畿地方三十三所巡禮觀音之道場。又作西國札所、西國三十三觀音、三十三所札所。或單稱札所。起源不詳。至室町時代參拜者漸增。札所之種類、順序,於江戶時代即有定製。各札所均有讚誦歌曲,專供巡禮者唱誦。東有三十三所,秩父有三十四所,全國共百餘所觀音道場。三十三所依序列述於下:(一)那智山青岸渡寺(紀伊和歌山縣),(二)紀三井寺金剛寶院護國院(同上),(三)粉河寺(同上),(四)槙尾山施福寺(和泉大阪府),(五)藤井寺(河內大阪府),(六)壺寺南法華寺(大和奈良縣),(七)岡寺龍蓋寺(同上),(八)長谷寺(同上),(九)南圓堂(興福寺內),(十)三室戶寺(山城京都府),(十一)上醍醐寺(同上),(十二)岩間寺(近江滋賀縣),(十三)石山寺(同上),(十四)三井寺園城寺(同上),(十五)今熊野(山城京都),(十六)清水寺(同上),(十七)六波羅蜜寺(同上),(十八)六角堂頂法寺(同上),(十九)革堂行願寺(同上),(廿)善峰寺(同上),(廿一)穴太寺(丹波京都府),(廿二)總持寺(攝津大阪府),(廿三)勝尾寺(同上),(廿四)中山寺(攝津兵庫縣),(廿五)清水寺(播磨兵庫縣),(廿六)法華山一乘寺(同上),(廿七)書寫山圓教寺(同上),(廿八)成相寺(丹後京都府),(廿九)青葉山松尾寺(同上),(卅)竹生島寶岩寺(近江滋賀縣),(卅一)長命寺(同上),(卅二)觀音寺(同上),(卅三)谷汲山華嚴寺(美濃岐阜縣)。[寺門傳記補錄卷十三、卷十四、西國秩父阪東觀音靈場記圖會、西國順禮細見記、松屋筆記卷三] p2580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貪業道】 p0977 俱舍論十六卷十八頁云:論曰於他財物惡欲名貪。謂於他財、非理起欲;如何令彼、屬我非他,起力竊...梵語 ?īlānusmrti,巴利語 sīlānussati。為十念之一,八念之一,六念之一。即憶念戒行功德。謂念戒能止息諸惡,...子題:調達、提婆達多、提婆達多三逆、闡提、阿闍世二逆、黑繩地獄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問:『如上所列,審能護...因明用語。古因明之祖足目所立因明「似能破」十四過類之第九。於因明對論中,敵者(問難者)為破立者(立論者)之能...(?~249)三國曹魏南陽宛人。字平叔。早年即以才秀出名。曹操納其母為夫人,故與王室關係密切。態度倔傲,好論玄...子題:根有三種、見聞疑三根、見根、聞根、疑根、三根、根、觸通疑根 含注戒本·十三僧殘法:「謂 根 有三:見、聞...為華嚴宗所立四法界之第一法界。指宇宙間千差萬別之現象界。為「理法界」之對稱。即宇宙各種事物皆各有其區別與界限...(術語)菩薩十地之第五。又曰難勝地。難為困難之義,勝謂勝於前地也。唯識論九曰:極難勝地,真俗兩智行相互違合令...【想心所】 此為心所有法中的遍行心所之一。想是概念作用,即於所緣之境,取其長短方圓等相。《成唯識論》曰:『想...(書名)一作成唯識論隨疏,十卷,明西蜀高原大師原著。御生氏明善,親受業於高原。於法席之次,啟請隨文以疏其義,...【十無學支】 p0111 瑜伽十五卷四頁云:又有十無學支,當知無學五蘊所攝。謂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解脫知見蘊...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序 諸佛如來出興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淨土法門單刀直入、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信願持名,乘托阿彌...佛源老和尚是鐵骨錚錚的,也是獨得祖師棒喝的真傳。看過佛源老和尚棒喝故事的,都覺得這個老和尚是個怪人。禪宗的橫...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教主,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這兩尊佛都是在無央數劫以前發了大誓願度脫眾生的。 在...每次入廁之際,觀自身成金色寶瓶,瓶內甘露續流。 (一)小解時,觀自身寶瓶內流出甘露水,無數餓鬼飲之,遂其所願...持志久遠。 這也是針對我們有些修行人:開始發心大,中途可能就會懈怠一曝十寒。修行一定要發長遠心,所以覺明妙行...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修淨土一法有這麼大的利益,但是很多人卻不去修。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龍舒居士通過一個例子來說...初學者必須由文字來做引導的,這以下舉出一個實際的例子。 比方說外道跟佛弟子的差別,你看外道他們也是出家,希望...僧人誦經時用木錘敲擊木魚,便發出清脆的聲音,用於掌握誦經節奏與調整音節。另一種木魚,懸掛在寺院的齋堂附近,呈...唯識學的建立,它告訴我們:其實整個人生的過程,沒有一個真實的外境可得,那麼我們生命的所有的過程,都是自變自緣...
西國三十三所
【佛光大辭典】
上篇:西曼荼羅 | 下篇:西國寺 |
(故事)增一阿含經三曰:以神足力能自隱翳,所謂槃特比丘是。能化形體作若干變,所謂周梨槃特是。法句譬喻經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