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名 Buddhadatta。為五世紀之巴利學僧。南印度朱羅國(The Kingdom of Cola)優羅伽城(巴 Uragapura)人。曾入錫蘭大寺(巴 Mahāvihāra)研究佛學,後歸印度,住於某一毗紐教派(梵 Vaisnava)之改革者克利西那陀沙(梵 Kisnadāsa)所建之僧院中,專事著述工作。據律決定(巴 Vinaya-vinicchaya,又稱毗奈耶抉擇論)載,師自錫蘭歸國途中遇佛音,曾請求佛音送一部三藏之註釋書,師既得其書,乃摘要而編成「律決定」及「入阿毗達磨論」(巴 Abhidhammāvatāra),頗受當時著名學僧之敬重。其年壽不詳。著作除上述二書外,另有上勝決定(巴 Uttara-vinicchaya)、色非色分別(巴 Rūpārūpa-vibhāga)及妙義悅意(巴 Madhurattha-vilāsinī,為「佛種姓」之注)等,以入阿毗達磨論最為殊勝。[B.C. Law: A History of Pāli Literature; G.P. Malalasekera:Dictionary of Pāli Proper Names] p2657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雜名)三戒壇之作法,宜標準四分律,此雖為小乘法,然戒無大小,一般大乘僧亦就之。是南山律宗及法相宗等之意。天...【二轉依果具不思議善常安樂諸德】 p0049 成唯識論十卷十四頁云:此轉依果,又不思議。超過尋思言議道故。微妙...云何得抉擇?略說有二種,謂建立補特伽羅,建立現觀。前為能證,後是所證。補特伽羅雖非實有,由四種緣是故建立,謂...梵語 lokottara,巴利語 lokuttara。略稱出世。超出世間之意;即出離有漏繫縛之無漏解脫法。為「世間」之對稱。又世...華譯息慈,即息惡和行慈的意思。又譯作勤策,即為大僧勤加策勵的對像。沙彌有三類:七至十三歲,名驅烏沙彌,謂其只...【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別】 p0745 瑜伽九十九卷六頁云:由五因緣,當知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別。何等為五?一、...(術語)三毒之一。瞋恚之心也。三毒中此為最惡。資持記下四之一曰:華嚴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又云:一念起...(動物)又曰妙翅鳥。梵語迦樓羅,檗嚕拏,羯路荼Garuḍa等。八部眾之一。翅翮金色,故名金翅鳥。兩翅廣三百六萬里...鑒真,是我國唐代赴日本傳戒並首創日本律宗的高僧。唐垂拱四年(688),生於揚州江陽縣,俗姓淳於,十四歲從智滿禪師...【異生性障】 p1116 成唯識論九卷十八頁云:一、異生性障。謂二障中分別起者。依彼種立異生性故。二乘見道現在前時...(一)位於浙江杭縣。又稱中峰寺,古稱天竺寺。座落於稽留峰北側,隋開皇年間(581~600)肇建,晚唐為禪僧修靜之所,...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爾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世尊思惟觀察。愍未來諸...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皆...
如何與最親近的人相處,這或許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靜下心仔細思考的問題,而在古人看來,與至親交往,理應記住《禮記表...
在座的各位,今天非常有緣,如果人與人之間天地這麼大,眾生如此的廣,沒有因緣呢就是沒辦法見面。那我們今天能夠有...佛教的基本戒律是五戒,不管出家在家都要遵守。菩薩戒,也是以五戒為基礎。何謂戒?就是要行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問: 弟子正在學醫,在醫院裡難免會說謊,對病人及家屬會隱瞞病情。醫德的隱患更讓人焦慮不安,很難做到不忘初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 五祖弘忍大師開示觀心,曰:會是信心具足志願成就緩緩靜心。更重教汝。好自閑靜身心。一切無...
俗話說好人不長壽,禍害活千年。真的是這樣嗎?真實的情況是,心術不正的人,壽命是一定被消減的,這不是荒誕的謬論...問: 皈依後進寺院必須要禮拜每一位佛嗎?若沒拜是否也要負因果? 理淨法師答: 皈依是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也是佛教...
凡夫眾生從初發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概括地來說,要經歷五大階段,也就是唯識五位的劃分: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
佛授
【佛光大辭典】
上篇:佛堂 | 下篇:佛授記寺 |
(故事)歸田錄曰:太祖初幸相國寺,至佛像前燒香。問當拜與不拜?僧錄讚寧奏曰:不拜。問其何故?對曰:見在佛不拜...
三戒壇
二轉依果具不思議善常安樂諸德
得抉擇
出世間
沙彌
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別
瞋心
金翅鳥
鑒真(688—763)
異生性障
永祚寺
【大藏經】佛說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經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百千萬劫難遭遇——中國難生
佛教的五條基本戒律

要對病人隱瞞病情嗎

歷代宗門大德開示觀心法要

心術不正的人,壽命是一定被消減的
進寺院沒拜佛是否要負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