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伏斷」之對稱。為經量部所立。即依無漏道之力,斷滅煩惱種子,令不再生。此異於損伏斷之暫時壓止煩惱種子,觸緣能再起現行。 p4738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波羅奈,梵名 Vārānasī 或 Vāranasī, Varānasī, Varanasī,巴利名 Bārānasī。中印度古王國。又稱波羅奈...【如理問記】 p0577 瑜伽八十八卷十六頁云:復次由五種相,於諸行中,如理問記。何等為五?一、自性故,二、流...鄔波索迦。歸佛法僧。發誠言已。唯能離殺。不離餘四。...【善觸食】 p1138 集異門論一卷四頁云:云何善觸食?答:若善有漏觸為緣,能令諸根長養、大種增益。又能滋潤隨滋潤...即指對所信奉之對像加以尊崇與敬拜,為宗教基本要素之一。依不同之崇拜對像,可對不同之宗教進行分類,如自然宗教有...(術語)胎藏界之曼陀羅也。是對於金剛界之曼陀羅而言。金剛界者,為顯修得之智之法門,故配於果。胎藏界者為示本有...二障之一。「事障」之對稱。指根本無明、邪見等理惑,能障礙正知見,使不達本覺真如。[圓覺經卷下](參閱「二障」...【聽聞正法由三相生喜】 p1464 瑜伽八十六卷七頁云:又發如是解了心者、聽聞正法,由三種相,發生歡喜。一者、由補...【曇摩跋羅】 翻學帝王。...【無種性】 又作無有出世功德種性、人天乘種性,為唯識所立的眾生之五種種性之一。無種性者雖無三乘無漏種子,然具...(術語)期日而行法事,法事終了,謂之滿散。事滿眾散之義也。又其臨散場而諷誦,謂之滿散,亦曰散經。見象器箋十三...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姚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佛常降魔處夏安居...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
從前,佛陀在誐耶山頂,度化迦葉兄弟三人及其弟子千人出家,且都證得阿羅漢果。當時,頻婆娑羅王及大臣、人民,都已...
布施破慳吝,乃六度菩薩行之首。布施有種種利益,諸大小經典廣讚布施功德開示人天之善道,布施為福業善人之相,破貧...
所言瞋心,乃宿世習性。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皆以海闊天空之量容納之。則現在之寬宏習性,即可轉變宿生之...
在身三、口四、意三的三業中,佛陀把殺業放在第一位,五戒中,殺戒亦放於第一位,顯示殺業乃罪禍之首。 《正法念處...問: 請慈悲的上宏下海法師開示,人生既然這麼苦,我們可不可以不善待這個色身?以便早日解脫,早生極樂? 宏海法師...天龍寺的夢窗國師擔任七朝的帝師,久受朝廷恩典,更受社會大眾和佛教徒的愛戴。有一天,在入京的途中,經過妙心寺,...學佛、修行就是將不正確的一切行為修正過來,把不正確的行為修正好了,如此才是學佛;否則就算學佛學,也僅是學問、...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人生。你看看這個世間上,虛空的相越來越少了,因為高樓越來越多了,空氣污染越來越大了。所以我們...
畢竟斷
【佛光大辭典】
上篇:畢竟依 | 下篇:畢竟淨 |
(動物)梵名摩由羅Mayūra,鳥名。涅槃經三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得生長,譬如孔雀聞雷震聲而便得身。...
波羅奈國
如理問記
能學一分
善觸食
崇拜
因曼陀羅
理障
聽聞正法由三相生喜
曇摩跋羅
無種性
滿散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大藏經】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
【大藏經】大寶積經

至誠禮敬佛陀的頻婆娑羅王

盡物布施,得福增多

如何對治瞋心

十善業道之不殺生
可以不善待這個色身,以便早日解脫嗎
在恭敬中求,從生活裡修
學佛過程中的最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