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 samutthānaj,巴利語 samutthāna。可分兩種:(一)能等起,謂「思之心所」為生起一切之因;以其能引生身語二業,並於第二剎那以後即與彼身語業同時俱存。又可細分為因等起與剎那等起兩種:(1)因等起(梵 hetu-samutthāna),謂造業時,意業在前為因;以能引生業,又以對應於其後所生之果,故稱之為因。(2)剎那等起(梵 tat-ksana-samutthāna),謂造業時之心、心所與業同一剎那而起。此外,或稱因等起為「轉心」,稱剎那等起為「隨轉心」。而舊譯如大毗婆沙論卷十七、卷一七○、俱舍論卷十三等,則多譯為生因緣起、俱剎那緣起。大乘經典多用轉與隨轉之名稱而不用等起之譯名,然自瑜伽師地論卷一、卷五等採用「等起」一稱後,後世之註釋家亦普遍沿用之。
(二)所等起,指由某一法而引生之另一法。如「等起善」系由自性善、相應善等而引生身語之善業,「等起不善」則由相應不善、自性不善而引生身語之不善業。[大毗婆沙論卷一一三、顯揚聖教論卷十二、順正理論卷三十六] p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