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施,梵名 Sājkā?ya, Sajkā?ya,巴利名 Sajkassa。系位於中印度恆河流域之古國。又作僧伽尸沙國、僧迦施國、僧迦奢國、僧迦舍國、僧柯奢國、桑迦尸國。別稱劫比他國(巴 Kapitha)、泥嚩襪多國(梵 Devāvatāra)。高僧法顯傳(大五一·八五九下、八六○上):「從此東南行十八由延,有國名僧迦施。佛上忉利天三月為母說法來下處,(中略)此處僧及尼可有千人,皆同眾食,雜大小乘學。」此外,另於大唐西域記卷四載,此國周圍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長二十餘里,氣序土宜與毗羅那拏國大致相同,風俗淳和,人多學藝,有伽藍四所,僧徒千餘人,並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所,異道雜居,共同遵事大自在天。高僧法顯傳等又載,此處有佛從忉利天至人間時洗浴之舊址、優缽羅比丘尼初禮佛之處、過去三佛及釋尊坐處經行處、天帝釋及梵天王隨佛從天下來之地,及收藏佛發、爪等之塔等。關於都城位置,康林罕(Cunningham)謂,即恆河上流南岸阿特蘭基(Atranji)與卡諾基(Kanoj)中間之桑開薩(Sankisa);華特士(Watters)與戴伊(Dey)等學者亦讚同此說,然英國印度學學者史密斯(Smith)卻否定此說,而認為應即埃坦(ītā,或 Etah)地方東北隅之皮堤亞利(Pitiālī)附近。[雜阿含經卷十九、阿育王經卷三、阿育王傳卷二、解說西域記、A. Cunningham: 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 T. Watters: On Yuan Chwang; S. Beal: Buddhist Records of the Western World; N.L. Dey: The Ge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Ancient and Mediaeval India] p5721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亦名:[木*圂]朴戒 子題:都盧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亦有一師,當白四法,都盧成就;謂沙彌尼、六法、本法及大戒...不拘泥特定宗派之宗義,能自由運用殊勝之道理,以為自宗之批判者,稱為「理長為宗」。世親作俱舍論,即以說一切有部...指日本天平年間之寫經。又為奈良朝時代寫經之總稱。此時之寫經,大多於寫經所中製作完成。官設寫經所之創始情形不詳...郁伽支羅,梵名 Ulkacelā,巴利名 Ukkacelā, Ukkavelā。意譯為神祇村。位於跋耆國(巴 Vajjī)恆河附近之村莊名...(人名)王舍城之淫女也。...全稱十種無畏。又作十無所畏。即十迴向中,法界無量迴向位之菩薩所具有之十種無所畏。(一)聞持無畏,菩薩聞持一切疑...【有漏識變略有二種】 p0557 成唯識論二卷二十頁云:有漏識變,略有二種。一、隨因緣勢力故變。二、隨分別勢力...稠林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於諸生死根本行中廣興染著,令諸有情感種種身流轉五趣,令諸有情處生死本...(傳說)安息國人不知佛法,阿彌陀佛化為鸚鵡,教化國人。見三寶感應錄上。...(1303~1381)元代僧。屬臨濟宗楊岐派分支破庵派。溫州樂清(位於浙江)人,俗姓金。號萬峰,世稱萬峰時蔚禪師。母...【忉利】 應法師云:梵音訛略,正言多羅夜登陵舍。此雲三十三。俱舍頌云:妙高頂八萬,三十三天居。四角有四峰...佛說八關齋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說聖八關...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要談心理的健康。要想心理健康,就要從心調整對環境的適應力。以我為例,因為我的免疫系統很差,醫生都希望我能和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詩人,愛國名臣王十朋是由嚴首座轉世而來之事,是中國佛教史上比較著名的公案之一,在《樂邦遺稿》...有一個研究力學的教授,他研究這個高空的物體高速穿下來的時候,是什麼力量都擋不住的。就像空中一隻小鳥的身體都能...唐 佛印禪師 貪他一臠臠還他,古今留言終不偽。 戒殺念佛兼放生,決到西方上品會。 宋慈受懷深法師 勸食素 吃肉何如...南無阿彌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善導大師的《勸念佛偈》,大家可以先欣賞一下書法,這是傳印長老在...立壇方法 這一科是說明:假設我們是生長在末法時代,末法時代就是我們內心的煩惱也特別的粗重,煩惱它會產生一種幹...在我國佛教史上,雖有好幾位人物,由僧尼還俗:例如:朱元璋還俗做皇帝,劉秉忠還俗做宰相,姚廣孝還俗做少師,武則...春天慢慢進入尾聲,夏天正式登場,濕氣重的體質,可以通過用健脾、祛濕功效的湯、粥來調節,除了土茯苓、赤小豆這類...
僧伽施國
【佛光大辭典】
上篇:僧伽阿難 | 下篇:僧伽耶舍 |
【勝義樂】 p1102 瑜伽四卷十四頁云:又無漏界中,一切麁重諸苦、永斷,是故唯此是勝義樂。當知所餘、一切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