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印佛。雕板佛像,折寫於紙、絹等之上而供養之,稱為折佛。於供養死者、祈求疾病痊癒、諸怨降伏等時,常用此折佛,將佛、菩薩、天部、高僧之畫像印於紙上。系造佛最簡易之法。自古行於印度,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灌沐尊儀條(大五四·二二六下):「造泥制底及拓摸泥像,或印絹紙,隨處供養。」我國或系自唐代開始風行,近年發現之遺品有後晉開運四年(947) 之救苦觀音、宋太平興國五年(980)之大隨求曼荼羅,以及年代不詳之救苦觀音與千體佛等。日本則始自平安朝末期,此類折佛,多發現於佛像胎內。以應保二年(1162)之毗沙門天像為年代最古者。其樣式多為一板木一像,大小六至九公分,亦有一板木數像至百像,另有三十公分以上者。[法苑珠林卷三十九伽藍致敬部] p5815